知识点
中央银行的职责和业务活动特征
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
(1)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
(2)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
(3)管理金融业的需要
(4)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的需要
业务活动的特征
1)不以盈利为目的;以金融调控为己任,稳定货币促进经济发展是其宗旨。
2)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只与政府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往来关系;
3)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应受到其他部门或机构的行政干预和牵制。
知识点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货币发行业务、对银行的业务和对政府的业务。
(1)货币发行业务—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货币发行业务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法定的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对银行的业务—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①集中存款准备金
②充当最后贷款人。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三种贷款方式:再抵押放款、商业票据的再贴现和再贷款。
③组织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中央银行主要的中间业务。
(3)对政府的业务—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①代理国库。国库存款是中央银行主要负债之一。
②代理国家债券发行。
③对国家提供信贷支持。
④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
⑤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知识点
货币政策工具
(1)一般性政策工具——对货币总量的调节
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根据法律规定,商业银行将其所吸收的存款和发行的票据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最低比率。
缺陷:一是央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以变动其在央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从反方向抵消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
二是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往往被当作是一剂“猛药”;
三是成效较慢、时滞较长。
②再贴现
中央银行向持有商业票据等支付工具的商业银行进行贴现的行为。
缺陷:主动权掌握在商业银行手中。
③公开市场操作
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国债、发行票据的活动。
局限性:一是金融市场具备全国性和相对独立性,同时证券种类齐全并且达到必需的规模;二是必须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配合。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加以调节和影响
①消费者信用控制(重要)——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主要内容包括规定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的首付最低金额、还款最长期限、适用的耐用消费品种类等。
②不动产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就金融机构对客户购买房地产等方面放款 的限制措施,抑制房地产及其他不动产的交易投机。
③优惠利率
④预缴进口保证金
(3)直接信用控制
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直接干预等。其中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
(4)间接信用控制
即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