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8月4日18时左右,黎巴嫩贝鲁特港口区发生大规模爆炸,最新消息显示,已至少有157人死亡,另有5000人受伤。据悉,储存于该市港口的2750吨硝酸铵或是引起爆炸的诱因。如此多的危险化学品自2014年起就储存于贝鲁特港口区的仓库内,且在长达6年的时间缺乏安全措施,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再次敲响了警钟!
企业、实验室该如何正确管理、处置危险化学品?这份指南请收好。
一、《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目录(第一版)》
今年6月12日,应急管理部网站公开了《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目录(第一版)》,列入的危险化学品达20种,其中爆炸性化学品4种、有毒化学品6种、易燃气体5种、易燃液体5种。
制定《目录》的出发点是筛选出固有危险性高、发生事故的安全风险大、事故后果严重、流通量大的化学品,尤其是发生过重特大事故的化学品,引起社会和公众的特别注意,提出管控要求,引导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制定针对性管控措施。

完整文件请查看:
https://www.mem.gov.cn/gk/tzgg/yjbgg/202006/t20200612_352217.shtml
《目录》对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有什么要求?
一是企业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从源头抓起,强化涉及特别管控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安全设计管理,建设单位和安全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把满足装置安全平稳运行作为安全设计的目标,接受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努力消除工程设计中潜在的事故隐患,并对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负责。
二是加强相关危险化学品的包装管理,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包装类别选择正确、合格的包装材料。
三是加强相关危险化学品的装卸管理,做好收发货的核验和记录。
四是加强相关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管理以及在线监控和预警,确保车况状态良好、车辆合规运行。
五是加强相关危险化学品储存管理,定点储存,合理调控库存量和周转量。
二、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同样不可小觑
实验室,也储存着一定数量和种类的危险化学品,任何微小的疏漏都可能酿成重大安全事故。
人员管理应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检测实验室检测工作的研究性、试验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试验过程中的风险是时刻存在的。再完善的制度、再先进的设备都不能保证消除安全隐患,只有使用实验室人员的风险安全意识足够强烈,他们才能重视这些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真正地付诸行动。因此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的提升尤为重要。
人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主体。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人员来确保安全工作的开展,相关人员除自身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之外、还应具备其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包括识别以及应对风险的能力、面对问题的应变能力等,而特殊岗位的人员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
具体措施:
• 实验室应明确安全责任人的任命和定编定岗;
• 定期组织相关培训,以告知人员实验室中存在危险源的种类、性质、工作中使用的材料和设备的危险特性、可能导致的危害以及如何应对的相关防护和应急知识,提高实验室相关人员的风险意识;
• 定期对特殊岗位人员进行考核等。
此外,对实验室的物料及其存储系统进行相应的规定和检查,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实验室的物料管理中,实验室相关人员应对实验室的物料及其存储系统进行相应的规定和检查,使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包括:
• 对所有的危险及有害物质的种类、数量、安全信息进行详细的登记;
• 制定相应的物品清单;
• 贴上明确的安全标签和标识,使物品的安全系数清楚可见;
• 对物料和废弃物储存、处理和使用应符合标准GB15258-2009 和标准GB13690-2009的要求;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