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SM整个系统的构成是比较复杂的,在这项标准建立之初,英国商务部也希望可以通过规范覆盖到信息系统的各个领域,简要来说ITSM分为十个核心流程和一个服务职能,分别是:
(1)服务级别管理:即我们确立信息系统目标的过程,在ITSM里面对于服务级别的定义是通过定义、协商、订约、检测和评审提供给用户的IT服务,实现特定的、一致的、可测量的服务水平,为用户节省成本,提高生产率。
(2)可用性管理:标准定义是通过分析用户和业务方的可用性需求,优化和设计IT基础架构的可用性,从而确保以合理的成本满足不断增长的可用性需求。可用性管理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在ITSM的解释里面很浅显,系统可用性是很难评估和掌握的。应该说是流程整体辅助的结果。
(3)能力管理:指在成本和业务需求的双重约束下,通过配置合理的服务能力,使组织的IT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
(4)服务连续性管理:在尽量少中断用户业务的情况下提供IT服务,并在IT系统出现问题时以可控的方式恢复。
(5)财务管理:确定IT服务的预算,监督预算执行情况,根据服务收取费用。
(6)事件管理:在出现事件时尽可能快地恢复服务的正常运作。避免它造成业务中断,以确保最佳的服务可用性级别。
(7)问题管理:旨在找到问题的源头,积极地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
(8)变更管理:它确保使用标准方法和规程有效且迅速处理所有变动,旨在提高组织的日常运作水平。
(9)配置管理:识别、控制、维护和检验现有的包括基础设施和服务在内的IT资产。
(10)发布管理:目的是为了保证发布的成功,主要应用于大型的或关键硬件、主要软件及打包或批处理一组变更。
(11)服务台:服务台不是服务过程,而是一个服务职能,目的是为用户和IT服务组织的提供一个统一联系点。服务台是所有信息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的门户,是信息部门提供服务的标准界面。
ITSM正是利用这十个核心流程和一个服务职能,实现了IT服务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
ITSM成功的最重要部分在于实施过程,虽然我们周围有很多单位在轰轰烈烈地上马各种ITSM项目,但是部署后的效果和预想差距甚远,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把用户的需求与实施造成的。笔者就ITSM的实施过程,提出了几点需要重点关注的关键点。
就ITSM实施过程来分类,需要在各个阶段重点关注同时也是被忽略几个方面:
(1)ITSM的培训
(2)现有信息系统的评估
(3)实施后系统评估
(4)SLA符合验证
(5)ITSM系统本身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