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ISO9001体系认证咨询
重庆ISO9001认证简介
ISO9001:2015版重庆ISO9001认证标准相对ISO9001:2008标准变化比较大,主要的变化可以总结为:
一变:标准条文架构改变,ISO9001:2008为八章节,ISO9001:2015为十章节。
三减:取消了质量手册、管理者代表、预防措施的强制性要求,:2015版ISO9001认证标准取消了质量手册、文件化程序等大量强制性文件的要求,合并了文件和记录,统一叫文件化信息;通篇未出现‘记录’这一术语,全部用(活动结果的证据的)‘文件化信息’来代替。
六增加:增加组织背景环境分析和确定组织目标和战略、增加风险和应急措施和机遇的管理、增加知识管理\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增加领导作用和承诺及组织的知识、增加绩效评估、增加变更控制管理。首次提出了知识也是一种资源,也是产品实现的支持过程.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经在2015年第四季度发布最终版本重庆ISO9001:2015版。
改版的结构、术语以及定义都不会产生变化,仍然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组织背景、领导、规划、技术支持、操作、绩效评价及改进等十部份内容。
除了一些常规的措辞变化,附则SL(资料性)需要使用的文本中不包含“预防措施”的具体要求。因为任何整体的管理体系都是将预防不符合作为首要目标的工具,“预防措施”可能未被包含在最终修订的版本中。
附则SL包括组织确定需要解决的风险,以确保其ISO9001管理体系可以实现预期成果,防止或减少意外的影响,达到持续改进的具体要求。每个管理体系标准可以定义与其明确规定的相关风险;所以的修订版可能与产品或者服务的符合程度和客户满意度有关。
改版的结构、术语以及定义都不会产生变化,仍然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组织背景、领导、规划、技术支持、操作、绩效评价及改进等十部份内容。
显然在现标准修订阶段,没有一个机构可以肯定重庆ISO9001认证标准最终版会包括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容。直到2014年年底最终草案的发布之前,也没有一个组织可以切实预测标准的要求、作为内部流程或程序修改的详细计划、或者ISO9001认证过渡期的安排。
ISO9000标准的背景
ISO9000的横空出世为各类组织建立起了一个共同得以讨论“质量”的平台和语言,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给予了一个能够系统评价、持续改进质量管理水平的标尺和工具,有力地促进了世界贸易,提升了企业持续成功的能力。
ISO9000系列标准也为其他的管理体系,包括环境、安全和健康,信息安全和能源管理等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其核心标准在诸多特定行业(如:汽车、航空、医疗器械等)的深入应用,不论是从深度、广度而言,其影响力都在与日俱增。
2015版重庆ISO9001认证标准的改版历程
为顺应时代发展,更好地引领使用者运用最新的质量管理理念及工具,自1987年ISO9000正式诞生以来,标准已历经了三次正式的改版:
第一的改版发生在1994年。它沿用了质量保证的概念,传统制造业烙印仍较明显;
第二次改版是在2000年。不论是从理念、结构还是内涵,这都是一次重大的变化,标准引入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过程方法”等基本理念,从系统的角度实现了从质量保证到质量管理的升华,也淡化了原有的制造业的痕迹,具备了更强的适用性;
2008年进行了第三次改版,形成了标准的第四个也就是现行有效的版本,这次改版被定义为一次“编辑性修改”,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2015版重庆ISO9001认证标准是现在正在进行着的,是第四次改版,现在的版本状态为DIS(国际标准草案),正式的新版标准计划将于2015年9月发布。本次标准的变化幅度相当之大,特别是在结构、视野、兼容性、适用及易用性方面,同时也引入了一些最新的管理理念/要求(如:风险管理、知识管理等)。标准的编写者(ISO/TC176)寄希望此次改版能为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提供一个稳定的核心标准。
重庆2015版标准DIS稿之结构变化
新版标准将依照ISO/IEC导则第1部分(ISO/IECDirectives,Part1,ConsolidatedISOSupplement—ProceduresspecifictoISO)附则SL附录2给出的顶层结构、核心要求、术语/定义展开。
一个大的趋势是,遵照ISO/IEC导则的要求,所有(MSS管理体系标准)应原则上使用这一统一的结构、通用的文本和术语,以便其易于使用和相互兼容。
ISO9001:2015版标准DIS稿结构图:
重庆ISO9001:2015版认证标准DIS稿之组织的环境
呼应ISO/IEC导则(ISO/IECDirectives,Part1)附则SL的框架性要求,新版ISO9001标准在第4章中增加了对组织及其所处环境(context)的要求。
这里所说的环境指的是组织的经营环境/背景,它包括外部和内部两个视角:外部环境指的是法律、技术、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方面的考虑,无论是国际、国家、地区或本地的;而内部环境,则涉及组织的组织价值观、文化、绩效等关注。
组织不可能存在于真空之中,基于对所处环境的综合考虑,高度不同、视野不同,质量管理体系不再是闭门造车、井中望月,基于你所处的位置、环境及战略方向所做出的决策也将能更有利于引领组织实现持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