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咨询简介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简介
无公害农产品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采取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相结合的模式,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产品其产地必须首先获得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产地认定,产品认证阶段由认证机构(即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仅限于列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目录的产品,目前列入认证目录的农产品种类达815个,其中种植业产品546个,畜牧业产品65个,渔业产品204个。
目前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有多种样式,如加贴在无公害农产品上或产品包装上的刮开式纸质标识,主要应用于鲜活类和需要进行捆扎的无公害农产品上的锁扣、捆扎带以及揭露式纸质标识、塑质标识等。
我国农产品认证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农业部实施的绿色食品认证。2001年,在中央提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背景下,农业部提出了无公害农产品的概念,并组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各地自行制定标准开展了当地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在此基础上,2003年实现了“统一标准、统一标志、统一程序、统一管理、统一监督”的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一些机构引入国外有机食品标准,实施了有机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的一个组成部分。
另外,我国还在种植业产品生产推行GAP(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和在畜牧业产品、水产品生产加工中实施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目前,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以产品认证为重点、体系认证为补充的农产品认证体系。
农产品认证除具有认证的基本特征外,还具备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是由农业生产的特点所决定的。
1.农产品生产周期长、认证的时令性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生产(生长)周期长,在作物(畜、禽、水产品)生长的一个完整周期中,需要认证机构经常进行检查和监督,以确保农产品生产过程符合认证标准要求。同时,农业生产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气候条件的变化直接对一些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子产生影响,比如直接影响作物病虫害、动物疫病的发生和变化,进而不断改变生产者对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从而产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此,对农产品认证的时令性要求高。
2.农产品认证的过程长、环节多。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是一个“从土地到餐桌”的完整过程,要求农产品认证(包括体系认证)遵循全程质量控制的原则,从产地环境条件、生产过程(种植、养殖和加工)到产品包装、运输、销售实行全过程现场认证和管理。
3.农产品认证的个案差异性大。一方面,农产品认证产品种类繁多,认证的对象既有植物类产品,又有动物类产品,物种差异大,产品质量变化幅度大,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分散,组织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农产品质量的一致性较差,且由于农民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的差异,生产方式有较大不同。因此,与工业产品认证相比,农产品认证的个案差异较大。
4.农产品认证的风险评价因素复杂。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复杂的动植物生命体,具有多变的、非人为控制因素。农产品受遗传及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其变化具有内在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方式、方法多样,与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工艺性、同一性有很大的不同。
5.农产品认证的地城性特点突出。农业生产地域性差异较大,相同品种的作物,在不同地区受气候、土壤、水质等影响,产品质量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采取的技术措施也不尽相同,农产品认证的地域性特点比较突出。
今天通过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咨询简介》的学习,相信你对认证有更好的认识。如果要办理相关认证,请联系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