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唯有不断变化,那就是创新!创新是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生产或采用、同化和开发一种增值新产品;更新和扩大产品、服务和市场;发展新的生产方法;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它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创新是产品,是服务,是方法,是管理,是过程,也是结果,不“创新”会死,但创新真的很难。
随着科技进步的发展,“创新”一词,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被重视的高度上,创新从未像今天一样在短暂的时间内给予了人们如此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兑现,大部分的人甚至认为“New or Death”(创新还是死亡),已经成了21世纪企业发展的主题曲。没有创新,每个人、每个产品、每个企业、每个行业就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围绕创新,行业的部分主流看法是认为创新的源头主要靠天赋,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杂乱无章无迹可循的过程,只有创新天才才能真正地将具有革命性的创新成果推向市场。
事实上,作者发现自己老家的北魏的农学家贾思勰写了一本书叫《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为后世的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在此思路的指引下,从2001年开始,从小就喜欢创新的作者就开始收集、学习、整理并践行创新的理念和方法,在20多年从事技术研发、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产业运营、股权投资、企业管理的职业发展过程中,发现创新不是像天外飞仙一样无中生有、空穴来风,而是可以进行管理的,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论和规律进行有序管理。比如作者当年在高校研发机器人用减速器的活齿传动方程时,在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就是使用了创新方法后首先推导出方程,从而实现了精密的机加工;作者在国家专利局作为专利审查官期间见证了很多创新技术的专利申请,并学习了苏联专家在研究250万件专利之后发明的TRIZ理论的基础上,深刻地感受到了创新方法是可以复制和模仿的;作者在科技部工作期间见到了大量的科技工作者,在调研访谈中深刻感受到了通过创新方法的使用是可以帮助科技工作者跨域“创新死亡谷”的;作者在作为投资人对投资企业进行投资的过程中,也使用这些创新方法在投后管理中帮助被投企业实现了很多研发攻关的突破,而能够更好地实现投资的价值投资的。
在创新过程中,作者同时发现只要找对方法,增加量的积累,最后凭借努力和思维是可以达到质变的,作者是按照这样三个手段来在平时积累创新的:
第一,不要让创意平白飞掉,要随时记下来。我们每天都有许多新点子,很多创意可随时随地翩然而至,却因为没有立刻写下来而消失了,不论是车上、床上、工作上、会议上还是交谈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想到什么,就马上写下来或用手机记录下来再整理,不要让它无缘无故地飞走,错失了你的思想结晶。
第二,定期复习以前的创意。把平时积累的创意记录整理在一个笔记本中,每周定期检查自己的创意档案。
第三,不断培养及完善创意。要增加创意的深度和范围,把相关的联合起来,从各种角度去研究,时机一旦成熟,就把它用到生活,工作以及你的将来上,以便有所改善。
魔方,作为一种益智类游戏能够风靡全球,不是在于其不确定性的特性,正是因为其有规律可循的特质,当一个人了解并熟悉了魔方的运行规则和操作技巧后,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魔方的拼组。目前玩魔方的人类最快复原时间为4.59秒,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学生Ben Katz和Jared Di Carlo,他采用了六个电机加上三枚摄像头的组合定制的控制器,设计研发了一款复原魔方机器人,仅仅用了0.38秒就复原了一个三阶魔方[1]。
本书起名为《玩转创新魔方》,目的是:一是,借鉴于魔方的将不确定性变成确定性的玩法,将大家眼中无规律的创新活动变成一种 “创新魔方”, 可供创新者玩转;二是将现有创新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进行总结,在现有的创新模式和创新方法论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创新模方”,供创新者进行模仿创新,通过模仿学习提升后进而能够玩转创新。
创新不是昙花一现般的潮流,而是历久弥新的恒久。
在本书中为了展现创新方法的魅力和神奇之处,通过玩转体系创新魔方,助力创新者建立创新方程;通过玩转产品创新魔方,让创新者成为产品经理;通过玩转技术创新魔方,让创新有迹可循;通过玩转模式创新魔方,让创新者知晓创新不止于技术;通过玩转营销创新魔方,让创新者知晓洞悉消费者心态的重要性;通过玩转理念创新魔方,让创新者先想到再做到;通过玩转管理创新魔方,让创新过程通过指挥棒谱写更美旋律;通过玩转专利创新魔方,让专利在保护之外为创新创造更大的价值。
希望在创新魔方的加持下,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
当然,真正的创新不止是方法论的问题,也不是简单地进行模仿,而是要进行超越和再创造,进行有意识和无意识的长期碰撞和酝酿,才冒出新的点子。
正如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所说:“创新是这些创新的方法给予的1%的灵感,还需要付出99%的汗水才能成就。” 多做事情、多读文献、多思多想实际上会提高你的原创性,因为工作量越大,找到创新方法的可能性也越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句话,做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