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领导基本不会提拔这种员工,很真实,但愿没有你!

2022-05-16 10:24:52  来源:企业管理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0

1、领导到底喜欢提拔什么样的员工?

换句话说,领导决定提拔一个人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作为一个员工,我们可能会这么想:

这个人不仅要工作很努力,还要有很好的能力,去完成更大的目标。

但这对于领导来说,似乎还不够。

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就会知道,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些同事,很有能力,工作很努力,薪水可能也不低,但抱歉,有提拔机会时,领导很少考虑他们。

在我的公司里,陈陈就属于这种类型。

有能力也很努力,我为什么不提拔她?

如果这个人是你,你知道领导不提拔你的真正原因吗?

我和你讲一下陈陈的故事,你就全明白了。

陈陈是两年前进入我们公司的,和她一起进来的还有小晴。

两人年龄相仿、能力也差不多,但工作的底层逻辑完全不同。

在陈陈看来,作为一个员工,就要独立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多给团队做贡献,少给领导添麻烦。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

可小晴却完全不同。在她看来,公司里处处是自己完成目标的资源。同事是资源,老板是资源,直属领导是最大的资源,怎么能轻易“放过”呢?

有一次,快到月底,团队的KPI还没有完成,整个团队都急得团团转,却没有人向上汇报,包括陈陈在内,都觉得自己应该默默努力,克服困难,不给领导添麻烦。

只有小晴,主动给我发了这样一条微信:

领导,我们这个月销售额距离目标还差30万,我梳理了潜在的目标客户,A、B、C这3家应该还有预算,有很大概率能达成合作。

但是我手头没有他们负责人的联系方式,想求助您,是否认识这几家公司的中高层,帮我们牵个线,我们来进一步对接?

看到这样的求助信息,大部分上级都不会觉得麻烦。

下属的业绩,和自己的业绩息息相关,下属有难,领导一定会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

我立马给她介绍了关键人。后来,她快速推进工作,商务部门顺利完成了当月收入目标。

半年后,我把她提拔为部门负责人,薪资涨了3倍。而陈陈,依然只是基层员工。

你发现了吗?拉开她们成长差距的,不是能力,不是努力,而是她们的职场底层逻辑。

2、在职场上,有人在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有人在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职场底层逻辑,才是决定一个人升职加薪的重要因素。

我自己对这一点深有感受。

我出身普通农民家庭,考大学时,是我们那里唯一一个大学生,可以说并没有什么基础。

从月薪2000到公司估值3亿,我靠的一直是职场底层思维。

让我最开始感受到职场底层逻辑的益处,是2012年,我还在深圳华润集团做底层员工的时候。

那时,我做好了辞职的准备,正好收到了两份offer:

一份,来自同在深圳的一家央企文职岗位,工资25000;

一份,来自当时在高速发展的创业公司正和岛,工资15000.

一个两万五,一个一万五;一个在当地,一个在两千公里之外。

选择似乎很好做出,当时也有很多人劝我留在深圳,进央企、拿高薪。

但我的思维逻辑不同。

正和岛虽然当时是创业公司,给的薪水也没有另一家高,但它正在高速发展的阶段,这时候加入,可以亲历一家公司的成长,还能够接触到非常多优秀的企业家。

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笔财富,用每个月少1万的薪水去换,太值了。

果然,在正和岛工作期间,我接触到多位商业大佬,有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先生,有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先生,有奇虎360创始人周鸿祎先生,有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先生……

▲ 2012年8月,我访谈王石先生

我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太多东西。

职场底层逻辑帮到我的不止于此。

28岁那年,我正式决定创业。这时,一位朋友推荐我去一家公司做高管。这家公司的老板前后找了我5次,我都没有答应。

我说:要不这样,我不要钱,免费帮你干3个月,帮你梳理好重点,因为这对我思考创业内容也有帮助。我只有一个条件,你帮我交一下公积金和社保就行。

于是,我花3个月帮他梳理工作,3个月后,他挽留我,但我态度很坚决,一定要去创业。

因为我之前的做法,获得了他的信任,于是,他给了我一笔投资,100万。半年后,他又找了一位朋友给了我50万,两个人加起来150万,这就是我创业的启动资金,公司估值1000万。

实现目标的第一步是获取信任,这也是一条重要的职场底层逻辑。

这也成为了故事的开端,后来我的企业不断发展,到现在,公司估值3亿,我的个人身价也超过了2亿。

3、一路走来,收获的成就越多,我对职场底层逻辑也越敬畏。

我不断总结,希望能够影响更多身边的人,让同事也能够和我取得一样的成绩,过上不错的生活。

最让我开心的是,我把公司90后的公众号编辑,一路培养为年薪百万的副总裁。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