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0标准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ISO14000系列标准?
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07负责起草的一份国际标准.ISO14000是一个系列的环境管理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旨在指导各类组织(企业、公司)取得和表现正确的环境行为.ISO给14000系列标准共预留100个标准号.该系列标准共分七个系列,其编号为ISO14001—14100.
ISO14000系列标准标准号分配表
名称 标准号
SC1 环境管理体系(EMS) 14001-14009
SC2 环境审核(EA) 14010-14019
SC3 环境标志(EL) 14020-14029
SC4 环境行为评价(EPE) 14030-14039
SC5 环境周期评估(LCA) 14040-14049
SC6 术语和定义(T&D) 14050-14059
WG1 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 14060
备用 14061-14100
二、ISO14000系列标准可以分成几类?
ISO14000作为一个多标准组合系统,按标准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类:基础标准——术语标准.
第二类:基本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原理、应用指南.
第三类:支持技术类标准(工具),包括:
环境审核;
环境标志;
环境行为评价;
生命周期评估.
如按标准的功能,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评价组织
1、环境管理体系;
2、环境行为评价;
3、环境审核.
第二类:评价产品
1、生命周期评估;
2、环境标志;
3、产品标志中的环境指标.
三、ISO14000系列标准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戈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大会成立了一个独立的委员会,即“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承担重新评估环境与发展关系的调查任务,历时若干年,在考证大量素材后,于1987年出版了“我们共同未来”的报告,这篇报告首次引入了“持续发展”的概念,敦促工业界建立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这份报告一颁布即得到50多个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他们联合呼吁召开世界性会议专题讨论和制定行动纲领.
从80年代起,美国和西欧一些公司为了响应持续发展的号召,减少污染,提高在公众中的形象以获得商品经营支持,开始建立各自的环境管理方式,这是环境管理体系的雏形.1985年荷兰率先提出建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概念,1988年试行实施,1990年进入环境圆桌会议上专门讨论了环境审核问题.英国也在质量体系标准(BS5750)基础上,制定BS7750环境管理体系.英国的BS7750和欧盟的环境审核实施后,欧洲的许多国家纷纷开展认证活动,由第三方予以证明企业的环境绩效.这些实践活动奠定了ISO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基础.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出席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文件.这次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全球谋求可持续发展分得时代开始了.各国政府领导、科学家和公众认识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改变工业污染控制的战略,从加强环境管理入手,建立污染预防(清洁生产)的新观念.通过企业的“自我决策、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方式,把环境管理融于企业全面管理之中.
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93年6月成立了ISO/TC3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式开展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以规划企业和社会团体等所有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行为,支持全球的环境保护工作.
四、ISO14001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ISO14001中文名称是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于1996年9月正式颁布.
ISO14001是组织规划、实施、检查、评审环境管理运作系统的规范性标准(见图2—1),该系统包括五大部分,17个要素.五大部分内容概括如下
五大部分是指:
1、环境方针 2、规划 3、实施与运行 4、检查与纠正措施 5、管理评审
这五个基本部分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和建立后有计划地评审及持续改进的循环,以保证组织内部环境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17个要素是指:1、环境方针 2、环境要素 3、法律与其他要求 4、目标与指标 5、环境管理方案 6、机构和职责 7、培训、意识与能力 8、信息交流 9、环境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10、文件管理 11、运行控制 12、应急准备和响应 13、监测 14、违章、纠正与预防措施 15、记录 16、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17、管理评审
要素名称一级要素二级要素
(一)环境方针1、环境方针
(二)规划(策划)2、环境因素
3、法律和其他要求
4、目标和指标
5、环境管理方案
(三)实施和运行6、组织机构和责任
7、培训、意识和能力
8、信息交流
9、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10、文件控制
11、运行控制
12、应急准备和反应
(四)检查和纠正措施13、监测和测量
14、不一致纠正和预防措施
15、记录
16、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五)管理评审17、管理评审
五、ISO14000系列标准与ISO9000系列标准比较
ISO9000系列标准已被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区域的组织所采用,为广大组织提供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方面的要素、导则的要求.ISO14000系列标准是对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从原材料的选择、设计、加工、销售、运输、使用到最终废弃物的处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二者共同之处有:
1、ISO14000与ISO9000具有共同的实施对象:在各类组织建立科学、规范和程序化的管理系统.
2、两套标准的管理体系相似:ISO14000某些标准的框架、结构和内容参考了ISO9000中的某些标准规定的框架、结构和内容.
但这两个标准在内涵和承诺对象上不同,主要表现在:
1、承诺对象不同:ISO9000标准的承诺对象是产品的使用者、消费者,它是按不同消费者的需要,以合同形式进行体现的.而ISO14000系列标准则是向相关方的承诺,受益者将是全社会,是人类的生存环境的人类自身的共同需要,这无法通过合同体现,只能通过利益相关方,其中主要是政府来代表社会的需要,用法律、法规来体现,所以ISO14000的最低要求是达到政府规定的环境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2、承诺的内容不同:ISO9000系列标准是保证产品的质量;而ISO14000系列标准则是要求组织承诺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并对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做出承诺.
3、体系的构成模式不同: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是封闭的,而环境管理体系则是螺旋上升的开环模式.要求体系不断地有所改进和提高.
4、审核认证的依据不同:ISO9000标准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根本依据;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除符合ISO14001外,还必须结合本国的环境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如果组织的环境行为不能满足国家要求,则难以通过体系的认证.
5、对审核人员资格的要求不同:ISO14000系列标准涉及的是环境问题,面对的是如何按照本国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等要求保护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和处理的具体环境问题,故环境管理体系对组织有目标、指标的要求,因而从事ISO14000认证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响应的环境知识的环境管理经验,否则难以对现场存在的环境问题做出正确判断.
六、为什么ISO14000管理标准是必要的?
这个标准的初衷是既要有利于环境,又要有利于经济,当然还有社会问题.毫无疑问,这些年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众多的好处和社会进步.就经济发展而言,世界范围内自然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西方工业国家,美国和欧盟国家,属于经济领先国家,他们在很多方面都称得上是榜样.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一个工业国家.特别是由经济开发区表现出来的强劲的经济增长,明确的表现了这种进步.
工业国家在某种程度上也有苦涩的经历,那就是伴随着毫无约束的经济增长,出现了巨大的环境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忽略了这些环境问题.刚结束的这个世纪是一个掠夺自然的世纪.在新开始的这个千年,保护自然将成为社会活动的中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遵循国际认可的标准,特别是环境标准,是影响国际竞争力的问题.尤其对于出口性国家,如中国,符合国际标准是一个重要问题.经济开发区犹如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及时寻求紧要的,必须的环保措施并不是次要工作,这已成为当前第一要务.
尽管ISO14000是自愿标准,且这是无法改变的,但中国政府已将实施ISO14000宣布为国家环境政策的目标.因此才签定我们这个中德政府间的合作项目,以便在中国企业中宣传和支持ISO14000的实施.
我们应始终认识到:即使在欧洲,环保也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当时有来自消费者和相关方的压力,有立法的压力,有废物处理费用增长,特别是工业废物,即特殊废物处理涨价的压力.特别是后者说明了:由于废物处理费用不断增加,如果企业能减少生产废物的话,则确实会节省资金.设计减少企业废物产生的方案,就意味着“环境管理”.未来的几年中,中国废物处理的费用也会上涨,“环境管理”的措施在此也会有助于节省资金.
七、认证会带来哪些好处?
出口市场上的国际压力在这里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从1996年有了国际环境标准ISO14000以来,亚洲地区就非常活跃.比如日本就在ISO14001认证工作上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欧洲环境标准EMAS也在适应国际发展.EMAS和ISO14000将共同强劲发展.这已是国际化的明显趋势.
中国即将成为国际贸易组织的成员,因此在将来执行国际环境标准ISO14000对中国非常重要.对于经济开发区这就意味着,出于国际竞争的原因也要加入ISO14000体系.
迄今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经验说明:在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初期,需要大量的工作和咨询,需要时间和费用.这一点是应明确指出的.一些企业经过了一段时间实施认证所需的相关措施,其经验表明,企业可从中节省大量资金.通过减少废物的产生量,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事故,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节省的资金远比上治理措施投入的资金多.通过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企业因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显著提高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树立良好的形象.换言之,企业因此变得先进且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