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着力推进节能减排
近年来,深圳市宝安区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宝安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推动全区发展循环经济。修编宝安区产业导向目录,引导产业发展向循环经济倾斜,鼓励企业开发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工艺、技术和产品。编制了《绿色机关》、《绿色商场》、《绿色宾馆》、《生态工业园》、《生态社区》等一系列工作指引,具体指导单位、企业实施节能减排。
力求资源利用最大化
腾笼引凤,一方面对存量进行优化调整,通过市场手段、政策手段引导企业走转型升级的路子,实现优胜劣汰;另一方面引进优质增量项目,发展高附加值产业,着力破解土地资源匮乏带来的发展制约,通过把旧城区、旧工业区改造与循环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改造成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推进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宝安区关闭规模以下的塑料、五金行业工业企业138家、外迁84家,腾出76.8万平方米厂房为优质项目提供发展空间,在辖区各街道划定福永第一工业区等13个旧工业区进行试点改造,扶持优势产业实现就地升级换代。一批旧工业区升级改造为文化产业园区、创新产业园区、特色工业园和商业街区。以沙井电子物流园区改造为例,新工业园区定位为华南电子物流基地,规划贯彻产业“链式发展”理念,减少环境压力和物流集散成本,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
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与节能降耗
开展全区范围的工业能耗数据调研,编制《宝安区工业节能降耗对策研究》,有针对性提出工业节能降耗对策;印发《宝安区推动节约能源工作实施方案》和《宝安区推动节约能源工作实施方案》,设立额度600万元/每年的节能降耗专项补助资金,用于补助区内企业实施节能改造项目和奖励节能先进单位。宝安区共组织开展电子组装、化工行业等14场清洁生产专题培训,参加企业总数达500家。共有9家企业通过“广东省清洁生产”审核,100家企业通过“深圳市清洁生产”审核,指导104家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宝安区涌现出了一批国家、省、市循环经济示范典型,东江环保被列为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富士施乐被评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观澜街道被评为中国十大绿色乡镇、深圳市循环经济示范街道。
拓展清洁能源应用领域
为倡导利用清洁能源,宝安区颁布了《“太阳能应用推广计划”实施方案》、《太阳能应用推广资金使用计划》、制定了《推行绿色建筑试点工作方案》,大力推广太阳能利用和绿色建筑,在全市率先推行绿色建筑试点工作,从建筑节能、太阳能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四方面推进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三年累计完成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文件备案项目490项,节能专项验收447项。
加大污染减排力度
以工程减排为重点,加大对固戍污水处理厂等4座污水处理厂及石岩人工湿地等8个分散处理工程的运行监管,加快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污水处理工程的减排能力;实施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监督,督促低产值高能耗企业整改加强节能管理,淘汰高耗能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定期开展节能检查工作;以查“双超”为主线,对30家污染物超标或超总量排放企业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继续加强污染减排统计、监测与考核三大体系的建设。完成了565家工业企业的环境统计工作,及时完善污染减排工程项目的监测与监察系数档案,将监督性监测报告和监察情况及时归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鼓励竞华电子、联能科技等重点用水企业开展中水回用,废水回收利用率达50%。开展清理整顿洗车场浪费用水专项行动,使得节水洗车技术在全区得到普及推广,现全区洗车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达75%以上,大大降低了洗车行业用水量。
力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建设生态工业强区,企业是基础细胞,工业园是导向载体。宝安区大力实施“园区带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园区整合升级,促进园区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发展。观澜高新园区于2009年成功创建为深圳市生态工业园区,现正申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以生态工业园区经济模式推动低碳产业集聚,2007年以来,宝安区已建成大浪服装产业集聚基地、松岗先进制造业园区、石岩高新区、龙华高新区、福永北-沙井南高新区、观澜高新区工业园等区域型行业工业园300多个,大大降低关联产业链间的资源配置成本,降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碳消耗、碳排放。
宝安在生态区创建过程中,力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图为宝安区桃花源科技创新园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