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管理没有捷径可走,高效的管理关键是要找到规律、遵循规律。必须拿捏好管理松与紧的分寸,把握好尺度,过松导致员工精神的散漫和局面的失控,过紧又会扼杀激情和创造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一个厂长的黄金方法论:如何提升我们的管理。
一.从事例看卓越工厂管理
企业应当注重品质管理、效率管理以及成本控制,而这些管理工作仅靠企业高层的描述是无法让客户信服的,卓越的工厂管理必须能够看得见,才会让客户真实感受到企业的管理水平。一般说来,卓越的工厂管理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被充分激活的员工
卓越的工厂管理带来的必然是被充分激活的员工和团队。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唤醒时,就能营造良好的改善革新氛围,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因此,工厂管理是否卓越可以从员工举止、精神面貌以及工作状态来加以判断;如果员工被充分激活,员工表现为彬彬有礼,态度谦和,工作紧张有序,那么这个工厂的管理就一定是卓越的。
2.设备完好、环境整洁、管理有序的现场
卓越的工厂管理还表现为设备完好、环境整洁、管理有序的现场。卓越的工厂管理要培养员工“设备自主维护、工厂自主管理”的意识和技能,建设一流的工厂管理现场,要看设备是否完好、环境是否整洁、管理是否有序;设备可以是旧的,但一定是完好的;工厂可以不是新的,但一定是整洁的;通道可能是狭窄的,但一定是有序的。这些都是卓越工厂的体现。
3.管理项目和管理指标持续优化
各级管理者清楚自己的管理项目和管理目标,并有效跟进这些目标指标,并使之不断优化。
二.认识差距,立即行动
从员工待遇看差距
1.卓越企业的表现
管理卓越的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做法来发掘员工的智慧,使他们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体,具体表现为:
充分发掘员工智慧,广泛开展提案活动
管理一流的企业势必会广泛开展各种各样的自主管理活动、提案活动,充分发挥员工自主改善的智慧。只有员工的智慧被充分地发掘出来,员工主动参与工厂改善的积极性高,企业的综合能力才会增强。
管理制度以奖为主
一个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可能有很多形式,但基本上很少有惩罚的制度存在,特别是现金罚款,而通常以激励制度为主。例如,理光、富士、施乐等现场管理开展得比较好的公司都没有罚款的制度,而是对表现优秀者进行奖励。
把员工真正作为现场管理的主体
管理一流的企业都把员工真正视作现场管理的主体,主人翁精神在这些企业中提到了充分的体现。普通员工受到了充分的尊重,员工在这种有利于发挥个人智慧的环境中普遍有一种满足感,因而更能激发其对现场管理和改善活动的热情。
2.一般企业的表现
反观国内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他们在管理思想上还很落后,没有意识到蕴藏在普通员工中的巨大智慧的能量,过度依赖于惩罚制度,不注重机制的运用,不善于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抱怨员工知识少,素质低
不少企业的管理者或经营者把抱怨员工素质低、知识少当作一种口头禅。“因为员工素质差,所以我没办法把管理搞好”,员工被管理者当作掩饰管理水平低下的挡箭牌,这不但体现了管理者对员工的不尊重,更说明管理者的意识落后。
管理制度以罚为主
很多企业的墙上张贴着这样的惩罚制度:“如果不……要罚款……”。事实上,惩罚制度绝对不是一个优秀企业应该提倡的。企业管理过度依赖制度,就会约束员工的手脚,压制员工的创造力。因此,凡是企业采用以惩罚为主的管理制度,其管理机制是不健全的。
把一线员工视为简单劳动力(工具)
有些企业的管理者通常会把一线员工视为简单的劳动力,甚至把他们当成工具,经常制定一些不太人性化的制度,例如上厕所不能超过多少时间,等等。这种情形下,员工不可能成为管理的主体,他们的智慧也很难发挥出来,他们只需付出劳动换取微薄的薪金就满足了。因此,管理者如果期望员工发挥智慧,就必须尊重他们。
三.从管理现场看差距
1.赏心悦目、整洁有序的现场案例
当进入一个工厂时,如果你能看到赏心悦目、整洁有序的现场,那么你一定会对这个企业的管理很信服。企业运作现场,有锃亮的通道,所有物品都按照规则摆放,每个员工都在紧张有序地工作。这样的工厂管理显得非常有序。
管理有序的现场还体现在各种各样的看板上面。管理落后企业的看板上都是各种各样约束人的制度,就怕员工不知道罚款制度;而优秀企业的管理现场则设有改善墙。改善墙上展示了员工的智慧、员工的改善、员工的体验等,表现出企业积极向上的管理文化。
2.脏乱的现场案例
现实工厂中,设备周边有各种各样的包装材料、各种各样产品的堆积,还有扫把等物品。但是,这样的现场还不是最坏的,生活中可以看到太多更坏的情形:有些企业的现场根本连脚都放不进去。这样的工厂能否制造出优秀的产品是很值得怀疑的。这都是缺少方法,不懂得TPM,不懂得改善手段而导致的结果。
如果想真实了解一个企业的管理现状,我们可以留意一下员工的工具柜。工具柜中的物品乱堆乱放,毫无秩序,但是这样的工具柜肯定不是绝无仅有的,有些企业的问题与此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本质上讲,工具柜的整洁程度与企业的管理方法有密切关系。
从对管理项目的控制看差距
当前,困扰不少企业的一个问题是制度制定以后如何有效实施。某企业规定会议期间不许打手机,如果手机响当场没收,但实际上却无人执行这项规定,反而让员工觉得可以无视公司所有的制度。因此,完全无法实现的要求变成制度,或者制度制定后没有得到实施,往往比没有制度更恶劣。
因此,卓越的现场管理还表现为对管理项目的有效控制。公司如何追求高品质、追求低成本,对交货期、对客户的投诉如何应对,这些都要进行明确。企业可以在各种各样的场合提供展示,包括管理项目,比如成本、交货期、效率、品质状况等,使得企业为这些管理项目的实施所做的努力能被外界看到。
改变观念、学习方法、快速行动
管理项目是用以评价工作状况的指标。管理项目下的目标就是通过努力要达到的程度。如果没有把握这些内容,管理就成为空谈。但是,国内很多企业的经营者对管理项目的认识还很肤浅,甚至远没有达到初级管理的水平。有些管理者不知道管什么,提要求的时候只是讲空话、套话,如“要加强内部管理”、“加大管理力度”这样的语言在企业管理中随处可见,这与空泛的报告并无二致。
作为企业的现场管理者,如果没有认识到管理项目的重要性,没有具体的实现目标,或者不能正确地去定义管理项目和管理目标,那么他的管理工作一定是无效的。面对这样的上司,员工就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空对空。“我们要响应号召,努力工作”就是针对上述情况的敷衍和口号。这样的管理没有执行力,也不可能有效果。而要改变这一切,就需要TPM这种实用的管理方法。
以上就是我们整理的如何提升我们的管理的资料,希望能对各位质量管理同仁有所帮助,可能有很多不足之处,欢迎各位质量同仁们多多提出自己的宝贵建议,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