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的定义和特点
最近,“硬科技”很火,那么什么是硬科技?
硬科技,是指基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之上,经过长期研究积累形成的,具有较高技术门槛和明确的应用场景,能代表世界科技发展最先进水平、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关键核心技术,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技术。具体而言,可以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
硬科技一般具有以下六大特点:
科技引领性。它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具有带动力和衍生力的核心和共性使能技术,能够支撑现有科技重大进步,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引领人类生活发生根本性变革。
技术创新性。它属于长期研发、持续积累的高精尖原创技术,也指细微领域形成的突破性、颠覆性技术,是现有技术无可比拟或替代的。
经济基石性。它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可以在多个产业广泛应用,在产业技术发展中起到基础支撑作用。
创新关键性。它是当前科技创新中能解决大部分经济社会问题、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少数”技术,是关键的、核心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技术。
产权壁垒性。硬科技可通过比较完善的专利布局、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形成比较强的技术壁垒,让“跟风者”很难在短时间内去模仿和复制,进而让创新者通过知识产权壁垒享受技术和时间的红利。
时间累积性。硬科技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积累,技术高度极大领先于现有技术标准,技术具有独有性,难以被复制和模仿,只有通过不断技术投入与资本投入才可以实现。
硬科技的投资逻辑
从投资角度上来看,尤其是硬科技投资上,由于科技赋予经济新动能发展的动力,现在正是投资的黄金时代。在21世纪最初的20年,投资主要看“软”,就是用互联网技术,模仿美国已经成功的案例,把所有的传统产业都重新整理了一遍,包括原来的新闻、搜索、社交、电子商务、衣食住行,重新做了一遍。但是做到后来,已尤其是过去五年新的商业模式创新,成功的案例比较少,这证明了商业模式的创新,现在逐渐接近尾声,从整个角度上讲,主流投资还是要回归到科技创新上,尤其是以硬科技为主的创新上。
关于硬科技的投资标准,专注于硬科技投资的高粱资本按照以下“321”的标准进行:即投资硬科技,需要满足“三好标准”,准备好啃“硬骨头”和下“硬功夫”的决心,并且按照这个“硬道理”一直执行下去。
首先,硬实力,第一个标准就是得足够“硬”,有足够的门槛和壁垒。高门槛和高壁垒意味着公司未来可以在所在的目标市场里面占据足够高的市场份额,能够有希望占据领头羊的地位。总结而言,可以按层级从上到下分为以下垄断标准:
(1)行业属于天然垄断(国企、央企、兵工)
(2)行业可以通过自然实现资源垄断(矿山)
(3)行业可以通过强壁垒的国家和行业准入资质垄断(III类证)
(4)行业可以通过技术实现垄断(知识产权)
(5)行业可以通过品牌垄断
(6)行业可以通过规模垄断
(7)行业可以通过渠道垄断(专卖)
(8)行业可以通过成本优势获得垄断(平台获客)。
第二,硬环境,希望有清晰的市场需求和应用,而不是用一个需求不清晰的创新技术拿着锤子找钉子。毕竟做投资不是技术领先就是唯一的投资标准,还是需要用技术产生足够的财务回报,最后还是要把产品卖出去获取相当的市场才行。有没有真正的应用场景,是不是足够大能够支持未来发展,要考虑细分市场的未来空间和落地实施性。很多即使已经上市的公司,没有好的落地场景,行业难以支撑起其被高估的市值,比如“AI四小龙”。
另外,随着科创板、北交所推出过程中对于科创属性的重视,也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外部环境赋能。
第三,投资就是投人,对于硬科技投资而言,好的创始人和团队非常重要。硬科技领域好的创始人两方面能力特别重要。一是执行力和组织力,硬科技创始人很多是技术背景出身,本人可能有能力短板,创业过程中需要组建能力互补团队,帮自己把产品做出来,开拓市场做销售,然后去融资扩张,最后上市。这一整个过程当中要有一个很强的组织力,以及把自己的公司按照计划执行下去的能力。二是学习能力。硬科技创业公司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非常多的问题和挑战,无论从管理激励还是团队招聘,到后续的融资,到最后的客户关系,都是需要创始人有足够强的学习能力,自己能够快速的成长,同时带领公司快速成长,做强做大。团队有没有核心的研发优势和后续的研发能力,整个团队的营销能力如何也很关键,这能保证被投企业是不是能够在这个领域里面作为长跑者能够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