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

企业专利运营战略

2022-07-31 17:24:35  来源:专利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6

中国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十分庞大,不仅国际专利(PCT)申请量世界第一,国内申请量更是常年遥遥领先全球,几乎是跟随在后的美日德的总和。积累了这么多的专利之后,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专利运营,试图探索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利运营模式,以发挥这些专利储备量的价值。企业亦是响应政府的号召,积极推动专利运营。

现今专利运营的模式大体有以下几种:专利转让、专利拍卖、专利许可、专利池组建、技术转移、专利维权、作价入股等。在这些模式中,以专利转让、专利许可和专利维权最为人所熟知。专利转让即为专利交易,运营的结果是权利的移转且获得一次性的收益;专利许可是专利权人许可他人在一定期限、一定地区、以一定方式实施其所拥有的专利,并向他人收取许可费,一般来说许可费的收入是可持续性的;专利维权则是通过司法程序主张专利权,以获得损害赔偿或禁令。专利转让是一次性的卖断,而专利许可或维权又经常遭遇到对方的反击与对抗,大体来说专利运营的结果不甚理想。

再者,部分企业欲出清不想维护的专利,美其名为专利运营,实际上是处置不良资产。一般来说,如果是企业不想维护的专利,其价值不会太高,对他人大概率也是如此,导致企业希望从出清不想维护的专利来获取利益无异是缘木求鱼。

一些大型企业年营收成百上千亿,积累了一定数量的高价值专利,当这类企业欲进行专利运营时,首先想到的会是专利许可。对于一个能孕育如此高营收的企业的产业而言,其规模肯定不小,即便在这样的产业里,如果一切顺利,能够获得数亿的许可费已是十分理想的情况了。然而,数亿的许可费仅略等于该企业年营收的百分之一,企业领导多半提不起劲关注,不会给予足够的资源,甚至于要求运营专利的同时不得影响到本业的发展,以至于运营受限。

综上所述,除了个别例外的案例,当专利运营独立于企业商业运营之外时,所获资源与预期利益均难以令人满意。换个思维,专利运营应该与企业的商业目标结合,作为商业运营中的一个手段。更详细来说,在规划专利运营前,企业需要明确其商业目标,至少是3或5年的目标,知识产权部门基于商业目标思考专利作为资产,如何化作实现商业目标的其中一个助力,为达成企业使命作出贡献。

企业专利运营较佳地是为了实现企业的商业目标,以专利制度所提供的手段为基础,为企业谋求最佳经济效益的策略性手段。

举个例子,企业如果身处产值庞大且高度发展的产业,这类企业的商业目标大都是抢占市场份额,或是营收大幅成长。知识产权部门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让专利成为实现商业目标的助力,专利维权便是可以考虑的合理手段,但其目的不在于收取许可费或赔偿金,而是通过诉讼持续在消费者前曝光,建立起技术硬实力的形象,进而扩大市占率,实现商业目标。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是企业处于萌芽期的产业,其产业规模尚小,假定专利运营的目标是收取可观的许可费,显然不切实际,且发动诉讼进行维权的赔偿金或和解金亦低,这样的运营模式没有多大实益。身处这类产业的企业,急于商业落地,获得消费者的认可,知识产权部门应该规划如何通过专利去撬动产业的起步。可以选定一些合作伙伴,透过技术转移转化,减少其试错风险,再利用专利作价入股,取得实质控制,使得更多的企业能实现量产并降低生产成本,打开市场,大家受益。与其利用专利打压同业,不如共同成长,然后利用专利控制同业并分享其利益。

专利运营是一种商业行为。企业经营是有目标性的,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各部门需要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实现商业目标。企业高管和知识产权部门要做的是,如何让专利运营成为商业运营的一个手段,为实现商业目标作出贡献,而不是使其自绝于企业商业活动之外。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