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体系简介
ISO 55001 INTRODUCE
资产是对组织有潜在价值或实际价值的物品、事物或实体。资产管理是一系列系统的、协调的活动和方法,组织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优化管理其资产,有助于在平衡与资产有关的财务、环境和社会成本、风险、服务质量和绩效的同时实现价值。
资产管理体系用于指导、协调和控制资产管理活动,可以加强风险控制并实现资产管理目标,在帮助组织成功进行资产管理、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增强客户满意、有效降低设备费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体系价值
资产管理体系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最佳实践方法来管理资产的生命周期。
·减少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
·完善对客户/监管机构的品质保证
·新业务的收购
·支持国际业务增长
认证作用
1.改进财务绩效:在保持资产价值且不偏离短期或长期组织目标的前提下,改进投资收益并降低成本;
2.为资产投资决策提供信息:使组织能够改进决策并有效地平衡成本、风险、机会和绩效;
3.管理风险:降低财务损失,改进健康和安全、商誉和声誉,将对环境和社会的不良影响降至最小,最终能够降低负债(如保险费、罚款和处罚等);
4.改进服务和产出:保证资产的绩效水平进而改进服务或产品,从而持续满足或超越顾客和相关方的期望;
5.展现社会责任心:提升组织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能力,展现社会责任心和诚信经营模式;
6.增强声望:通过提升顾客满意度以及涉及的相关方的意愿和信心来增强声望;
7.改进组织的可持续性:有效地管理长短期效益、费用和绩效,能够改进组织及其运作的可持续性;
8.提高效率和有效性:评审和改进过程、程序和资产绩效,有助于提高效率和有效性并实现组织目标。
标准解读
ISO 55000国际标准是一个良好资产管理的框架
ISO 55000国际标准是一个良好资产管理的框架,是资产管理体系的国际通用标准,它只规定了组织需要做什么,对组织的资产管理提出了要求,但并未规定组织具体如何去做,这使组织有较大的灵活性,即组织能够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如自身的行业特点、组织规模的大小、资产的特点、长期的经营方针目标、年度的经营管理目标指标、优先事项及运营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等,制订自己的资产管理线路图及资产配置方案,制订资产管理流程,以应对组织面临的挑战。
根据行业特征定制资产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我国各类组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的标准化实践起步相对较晚,有关资产管理的理论、方法与工具的研究尚不够深入,可供借鉴的实践和经验较少。国外资产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发展已相对成熟,具有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资产管理标准化体系在欧洲国家的市政单位,如供水、供电、供气运输等行业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关行业资产管理体系实施指南的建立与研制工作,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是我国资产管理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在资产管理标准化实践方面,我国的国家电网公司及石化行业走在了前列。
相关特点
GB/T 33172 — 2016/ISO 55000:2014给资产管理体系的定义是“资产管理方面用于建立资产管理方针和资产管理目标的管理体系”。
ISO 55000系列国际标准既可帮助全球性跨国企业、政府公共部门及国有企业等大中型组织进行资产管理,又能让各类小微型企业提高效益和收益。
小微型企业相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具有如下特点:
1.人员规模、资产规模及经营规模较小。
2.多属于私营性质,或者属于大中型企业的辅助成分。
3.业务简单且范围较窄,管理手段简单,管理权限较为集中。
4.硬性考核指标小,以利润为基本考核指标。
5.竞争性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素质较差。
6.管理层级少,沟通效率高,反应快,掉头快。
7.职责与责任更清晰、明确。
建立资产管理体系,依据组织的规模大小、活动类型、业务复杂程度及人员能力等差异而不同。就资产管理体系文件来说,依据组织的实际情况,依据需要来安排各层文件。
国家经济发展一日千里,各类企业也随之高速腾飞。核心业务涉及到了复杂的资产管理,原有的简单经营模式已难以实现推动公司持续发展的需求。实施全新有效的资产管理策略的迫切性逐渐体现,无论是金融、物理或组织资产,如管理手段不科学,极容易出现实际经营中资产状态混乱,继而产生不必要的资产浪费。应用资产管理体系,及时、准确进行管理,攻克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难题,改善企业盈利能力,为企业最大化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