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如何构建零缺陷质量管理的防错系统?不妨看看这个!

2022-09-03 09:44:54  来源:企业管理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1

"零缺陷"又称无缺点ZD,零缺陷管理的思想主张企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经营管理,生产者、工作者要努力使自己的产品、业务没有缺点,并向着高质量标准目标而奋斗。它要求生产工作者从一开始就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把工作做得准确无误,在生产中从产品的质量、成本与消耗、交货期等方面的要求来合理安排,而不是依靠事后的检验来纠正。零缺陷强调预防系统控制和过程控制,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并符合承诺的顾客要求。开展零缺陷运动可以提高全员对产品质量和业务质量的责任感,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零缺陷质量管理是否真的完美无缺?

试想一下,当两名生产工人分别抱着“缺点难免论”和“一次性做对”的思想去工作时,哪一个的工作效率会更高?然零缺陷质量管理是一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质量管理方式,那么工作人员怎样才能尽可能地将工作一次性做对?这就要遵循四项基本原则。

01

原则一:质量即符合要求,班组成员在完成产品的时候必须按照产品质量的标准走,因为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主观或含糊的“好、不错”等描述。

02

原则二: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而不是检验;因为检验是告知已发生的事情,当将不合格的产品挑选出来时,说明缺陷已经产生了,而预防是可以在制造产品的同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继而消除这些不符合产品质量的可能性。通过预防不仅可以保证工作正确完成,而且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03

原则三:在产品质量面前必须追求“零缺陷”,而不是所谓的“差不多就好”;有些班组在质量上经常存在着“差不多就好”的态度,他们认为只要在某些时候满足产品质量要求或者是每次都满足大部分要求就行了。但是正因为这“差不多好”才让他们的班组产品永远也满足不了大众的需求。

而“零缺陷”的工作标准,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在每次质量上做到“零缺陷”,而且要在任何时候都能符合产品质量的要求。因此如果我们要让产品具有质量,那就决不能向不符合要求的情形妥协,我们要避免错误的发生,这样我们的顾客也就不会得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和服务了。“零缺陷”最重要的工作标准意义就是:只有在符合全部要求时才行。

04

原则四:产品质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来衡量的,而不是用指数;所说的指数是指把产品不合格的项用坏消息来代替的一种方法。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追求质量已经成为一种管理的艺术,树立正确管理理念并有效执行,生产者工作者要遵循以上四项原则,努力使自己的设计产品及业务没有缺点,并向着高质量标准的目标来奋斗。我们不能指望人永远不犯错,所以我们只能依靠系统来实现100%的防错。

零缺陷质量管理指的不是让产品没有任何缺陷,而是为使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达到最高,产品为客户创造的价值达到最大,而进行的一系列质量工作。但随着工业发展迅速,生产线要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完成对不同型号配件的加工,多种生产技术合并在一条生产线上。这样的生产线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共线制造所带来的加工错误、漏加工、漏装、混装等风险就提高了,这会造成零件报废或返修等情况的发生,对制造生产带来了不良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对质量的零缺陷管理可以从预防控制和过程控制两方面着手,其中预防控制是最主要的零缺陷管理方法,可以建立防错系统能够有效地预防差错产生。而所谓的防错系统就是一套能够预见、防范和检测错误或缺陷的措施。防错系统是由防错原则、防错流程和防错技术等构成的防错体系。其中防错流程指的是在实施防错时所执行的管理程序,包括防错设计、防错验证、错误识别和经验总结等环节,各环节间是相互联系与共同协作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防错又叫防呆,顾名思义就是防止呆笨的人做错事的一种方法,是一种一经采用,错误就不会发生,可以消灭错误或错误发生的几率减至最低程度的科学方法,它能在缺陷产生前发现错误或缺陷产生时能及时发现与分离出错误。而防错的目的是使操作者从错误中解脱出来,消灭失误,实现零缺陷生产,集中精力增值的操作。其中防错的适用范围包括:新产品设计阶段考虑防错;现有制造过程的防错控制;纠正预防措施的策划和实施过程。

防错系统的设计需要经由生产制造各部门共同分析执行的。首先在产品实现策划时,项目工程师负责组织包括工艺、制造、采购、质量、市场、供方和顾客代表组成的项目小组进行防错设计。其次在产品设计时,研发工程师负责组织包括工艺、制造、售后服务、质量及可靠性等方面的专家小组及与设计有关的上游和下游部门组成的小组进行防错设计。

之后在过程设计时,工艺工程师负责组织包括制造、售后服务、质量、供方等人员组成的小组进行防错设计。最后安全防错装置由设备科及制造部门负责设计,同时质量部和技术部负责对防错应用的确认和审核。

原则上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应考虑设立防错装置:涉及性能、安全方面的;风险系数和严重度高的;左右件的防错;关键特殊特性优先考虑防错装置的使用。在设计和设计验证阶段,防错是DFMEA和PFMEA的关键输出。所有在设计和设计验证阶段输出的防错应整合到控制计划中,并在批量生产阶段被严格执行,同时对其可靠性进行确认。

根据防错的效果,防错技术可分为如下三个等级:不制造缺陷的防错,即不可能制造出坏零件,可能损坏的零件数为零;不传递缺陷的防错,即不可能将坏零件传递到下一工位;不接受缺陷的防错,即后续工位不接受坏零件。防错技术的理想状态是不制造缺陷的防错,这是最主动、最经济、可预见并防止错误的控制技术。如加工前的探头探测、导向限位、传感器感应等的防错就能达到不制造缺陷的目标。

但是由于可能出现的缺陷或造成的原因不同及机床功能布局等原因,因此避免不了采用其他两种不传递缺陷的防错和不接受缺陷的防错的防错技术,这也是最被动最昂贵的防错措施。如加工中心及机加工自动线钻孔工位在本工位对刀具加工后的断刀检测,能达到不传递缺陷的目标;自动线中的钻孔、攻丝加工后面的探测工位的探测防错就只能达到不接受缺陷的目标。

在使用新的防错装置时,必须进行功能准确率的验证,预防差错率。只有通过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方式的验证,方可使用。防错系统的正常运作是实施、验证、维护的过程,在其应用中必须保证:确认防错系统运转正常,实际生产中,对防错装置必须进行定期的维护与验证。如:缸体、缸盖的泄漏量检测,对泄漏测试机每天必须进行工件的泄漏量核定与验证;同样,生产线的各种防错装置均需进行定期的维护验证,确认防错功能正确运作。

确认人为因素处于受控状态,对防错系统的验证过程,验证检查记录必须存档,如有差错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规范的修正;实施防错验证的操作工必须确保操作工经过培训并且培训内容记录已存档;保证防错系统达到预期的检验能力,验证流程有效地按照计划处于受控状态。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