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条件
企业受邀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标准起草工作应具备以下条件:
1、企业在本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2、企业技术人员在本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3、企业产品或服务在本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4、企业或企业技术人员愿意在标准化工作中投入技术、人力、时间等资源;
5、企业在本行业内有市场推广、占领市场的需求,愿意出资推动标准起草工作。
参与机制
1、参与人员类别:主编人员负责标准的整体统筹和执笔编写,参编人员负责标准部分内容的编写和修改意见提出。
2、标准发布署名排序:主要考虑主编单位和参编单位在标准研制过程中的贡献度、参与编制工作的时间等。
十大好处
1、企业战略与形象提升
近年来,很多企业意识到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制定的战略意义以及标准对企业形象提升的重要性。大家形成了共识: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
标准有助于企业规避竞争,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提高竞争门槛,提升企业在整个行业的知名度。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有助于提升公众的认可度,因为公众大多认为标准只有政府部门、行业龙头企业才能制定,通过标准有助于公众从政府公信力、权威性角度提升对企业的认同感,也有助于提升企业在行业内的话语权。
2、企业保护自我发展的壁垒
得标准者得天下,这也是近年来很多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原因!率先参与、制订标准,率先推向市场、规范市场,一旦标准实施,企业就获得了一个绝好的保护自我发展的壁垒,也将获得国内、国际市场拓展的强大武器。
给外界或者客户的印象:凡是参与制修订标准的企业,其规模不一定排在行业前列,但一定在单品类或某些品类做到了最前列,在技术或工艺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形成了自我特色。所以,企业要积极主动加强与标准化机构的沟通,建立良性互动关系,为跻身制修订标准队伍增加砝码。
更为甚者,参与企业可以产生市场控制效应。企业将自己的专利技术写入标准之后,可以采取拒绝许可、收取高额许可费、以公平合理无歧视(FRAND)原则收取许可费、交叉许可、免费许可等方式来处理其在标准中的专利技术使用问题。
3、企业树立行业领导品牌
2005年,因GB 19295《速冻预包装面米食品卫生标准》的实施,速冻行业处于惊恐之中。因该标准在微生物指标方面,科学性、适应性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对行业的发展显现出了明显的制约作用。在三全食品董事长陈泽民的积极支持、呼吁下,该标准修订会议提前召开,修改方案基本满足三全食品的要求。三全食品积极奔波,向公众展示了速冻行业领导品牌的风范。
4、企业拥有规则的话语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表面看强调的是做任何事,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实质上,其还有另一深层含义,即谁掌握了“规则”的“制定权”,谁将拥有“话语权”,成为“领导者”。作为遵守者,只能被动跟随。“得标准”也许未必得天下,但“得标准”一定能成为破除各种各样技术贸易壁垒的“利器”。
5、企业抢占市场先机
标准起草有一个过程,参编单位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标准的具体内容和动向,可在生产方面抢占先机,即:早一步调整原材料的采购,以免造成因产品指标不达标而造成浪费。
一个参数的设定,从小的方面来说,足以影响一个企业的生死,从大的方面来说,甚至决定一个行业的发展走向。
企业在制订标准过程中,发出了企业的声音,了解了标准核心内容,提前让客户知道产品或者行业动向,在投标中抢占市场先机。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企业会尽量将自己具有优势的技术写进标准,让跟随者滞后“找路走”。甚至,一旦这样的技术成为标准,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和路径以及研发和生产投入都将收敛于它,形成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其他的技术发展方案都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6、企业涉标调整幅度较小
在标准制定中拥有建言献策的机会,便拥有了提出有利于自身企业发展的术语名称、技术指标等话语权,参编企业很少有为了满足标准而大动干戈、调整产品方案的举动。
举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更能令人透彻理解。“三聚氰胺”曾置整个乳制品行业陷入危机,酿制甜蜜事业的黎祥食品反而在“三聚氰胺”危机中得到更大发展,主要原因是该公司从一开始便以国际标准为“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