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管理】层次分析法在风险评估中有哪些应用?
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风险管理。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发生概率和相应防控措施是企业安全管理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选择科学、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对于企业风险辨识与控制工作的开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风险评估方法很多,层次分析法是兼具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它的应用情况分享如下:
1、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简:AHP)是美国运筹学家提出的一种处理复杂决策问题进行方案比较排序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把复杂的决策问题层次化,把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子目标、评价标准、直到具体措施的顺序分解为不同层次的结构,利用求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求得每一层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权重,然后通过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求出各层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对最低层各元素进行排序。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系统模型时,大体有四个步骤: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
(3)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并做一致性检验。
(4)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并进行排序,并做一致性检验。
2、风险评估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风险评估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科学的量化风险产生的概率和成本,这对我们确定风险的大小程度将起到关键的影响。
2.1、应用原因分析:
(1)对风险的评估大多数是定性的。大部分企业的风险评估往往依靠个人的职业或经验判断,以定性分析为主。因此导致对风险的评估带有大量的个人因素,有失偏颇,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撑。
(2)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程度是多样的。在定性评估分析中,个人对于超过3个以上原因造成风险的发生概率,就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影响程度则由于个体关注重点不一样,判断值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有必要引入定量分析方法。
(3)层次分析法是定性与定量分析的结合。利用层次分析法的科学计算与个人的定性判断,得出较为准确的风险成本和概率,使风险评估更加准确。
2.2、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步骤:
(1)风险原因(影响)分析,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利用鱼刺图等方式,采用头脑风暴等方法,对风险的主要成因(成本)进行分析,确定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或主要影响),如A、B、C。
(2)构造判断矩阵
每两项主要产生原因(或影响)进行偏好对比,如A和B进行比较、B和C进行比较等,按矩阵判断标度(1-9)标度法得出偏好值,构造风险概率(或风险成本)的判断矩阵。
(3)计算相对权重
通过将矩阵列向量归一化、按行求和、归一化三个步骤求出判断矩阵的权向量,即相对权重。
(4)计算风险产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成本)
按照“五级定性、十级定量”的评价标准以及个人的判断,确定风险产生原因(或影响)的概率(或成本)值,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的相对权重,计算得出风险产生的概率和成本。
通过层次分析法,将定性和定量有效的结合起来,能较科学的计算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大小,并根据按照风险值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排序,从而确定公司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是哪些,同时识别并落实相应防控措施,并对管理层和员工进行风险预警和警示,为企业安全管理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