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认证

如何理解资产完整性管理的基本原则?

2022-11-19 09:49:20  来源:HSE认证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904

如何理解资产完整性管理的基本原则?

资产完整性管理(AIM)的基本原则区别于传统的安全管理,其认为生产系统的风险无处不在,而且此风险不可能彻底消除。具体原则如下:

一是,任何生产系统,只要从事生产活动就存在风险;二是,不可能通过预防措施来彻底消除风险,实质上不存在“零风险”与争取做到的“零事故”;三是,生产系统存在的风险越低,进一步降低就越困难;四是,必须在生产系统中权衡操作成本与风险水平之间的关系,使之达到安全可靠的受控状态。

综合这4项基本原则,我们可以得到资产风险管理ALARP(最低合理可行)准则(见下图)

资产完整性ALARP准则

ALARP准则的内涵:

一是,对工业系统进行风险定量评估后,若风险指标落在不可容忍①区,则除特殊情况外,此风险是无论如何不能被接受的,必须采取安全改进措施,否则整个生产系统不能投入运行;

二是,若风险指标落在可忽略②区,则认为此风险可以被接受,无需再采取安全改进措施,只要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即可保证安全生产;

三是,若风险指标落在可容忍③区,则应按ALARP准则进行安全改进措施的成本—风险分析;

四是,若分析结果表明进一步增加安全措施投资对工业系统风险程度的降低贡献不大,则此风险是可容忍的,即,允许其存在以节省一定成本。

总而言之,在资产完整性管理看来,“零风险”、“零事故”是一个理想状态,企业只能采取措施去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却不能完全消除。同时,资产完整性管理过程中,风险可大可小,不会造成明显影响的风险,出于成本的考虑是可以容忍的。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