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认证

【资产完整性管理】基于风险的管理方法有哪些?

2022-11-19 09:48:51  来源:HSE认证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900

【资产完整性管理】基于风险的管理方法有哪些?

基于风险的管理(Risk based Management,RBM)是资产完整性管理的主要核心技术,其认为在对装置进行资产完整性管理时,承担不同功能的设备应实施不同的风险管理方法。一般,常见的风险管理方法有:基于风险的检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以及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等方法。

1、基于风险的检验

基于风险的检验(RBI)是在设备检验技术、失效分析技术、材料损伤机理研究、设备安全评估和计算机等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设备和管线检验和腐蚀管理技术,其重点放在静设备、管道、船体及结构等方面。

RBI对在役设备不采用常规的全面检验方法和定期检验方法,而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高风险设备针对其特点进行重点检验。采用此方法,可提高设备的可靠性,降低设备检修费用,具有在保证设备安全性的基础上降低成本的效果。

2、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CM)是建立在风险和可靠性方法的基础上,并应用系统化的方法和原理,通过筛选分析,系统地对装置中的设备进行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和评估,进而定量地确定出设备每一失效模式的风险和失效原因、失效根本原因,识别出装置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制定出针对失效原因的、适当的降低风险的维护策略。

3、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

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SIL)是按照绝对风险准则进行的风险分析,它要求在对每一个安全系统进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SIL评估,确定与安全系统相关的E/E/PES(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系统的简称)系统的安全功能和安全完整性要求。因此,针对装置中的单元、系统、设备的每一安全系统都要以这一准则为基础来进行可靠性等级划分,进而确定相应的采购、维护、运行和监控计划。SIL是离散的,可分级表示,SIL4是最高安全系统完整性水平,而SIL1最低。

以上3种风险管理方法是资产完整性管理中最常见的装置完整性评价方法,其为企业制定检维修计划、降低操作与维护成本等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