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科技型公司?属于科技公司,放着那么大的利好,不去做,是不是有些傻?
一、科技型公司
1.宽泛的科技型公司:企业注册名称是带科技二字,实则科技是行业号。一般公司注册名称是 区域+字号+行业+有限公司,也可自行决定名称。行业号是根据客户所做的业务酌情选择,也可以不对应,打个比方,像名字里面带了科技啊、实业啊、咨询啊、农业啊等等,从名称上对企业业务能初步有个了解。
2.格局。哈哈,一听,什么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信息科技,农业科技等等,有木有瞬间高大上。早在几年前就提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创新更多依赖于技术进步,也就是通俗的科技,即科学技术。
3.实际的科技型公司。其实每一个公司都有科技含量,想想做豆腐乳的,轮胎的,只要不是单纯的服务行业(其实现在很多服务行业,自己或者合作研发了软件著作权,也是有科技含量的),只要是解决了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的都有科技含量。
综上,这个科技型企业就不好界定,所以高新技术企业在认定的时候国家就划定了几大领域,还有一些负面清单领域。
二、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国科发火〔2008〕172号文,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管理办法》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国家中单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1.电子信息技术
2.生物与新医药技术
3.航空航天技术
4.新材料技术
5.高技术服务业
6.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7.资源与环境技术
8.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三、原因分析
1.管理层。高企认定耗时长,成本高。
由于高企认定过程中需要进行财务审计,研发费用归集,知识产权证明等等非经营性方面的准备资料,举个例子,知识产权申请,尤其是发明专利,从前期受理到最终授权,每个二三年时间下不了地,费用也是不菲,看你是单位内部自行申请还是请专利代理机构代为申请,这上面需要时间,金钱和人才,需要管理层的重视。
2.财务部门。工作量上去了,工资不一定有所增长。
就拿研发费用归集这块,纯属于增加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一般财务人员自然不会主动去作为,吃力不讨好。如果企业内部能够因为申报了这个高企,财务可以从中获得部分奖励,说不定在研发费用归集这块,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可以被调动起来。说到提一句,研发奖补的政策,各地会有不同,但据我目前所知,还是会继续,并且国家对研发费用奖励的政策只会越来越好。
3.科研部门。报销出差手续是否繁琐。
既然需要归集研发费用,研发人员的工资,差旅费等等都可以归集其中,那么这个过程是否会增加科研人员的报销手续呢?按理说,不会,但个别公司或者财务人员就不好说了。
4.复审。复审通过率不高。
单拿知识产权这块为例,初审时如果是二类知识产权(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六项以上,分值即可拿到,但是复审时,初审申报的二类知识产权不能继续使用,就是公司得在初审至复审的三年间重新申请二类知识产权或者发明专利获得授权,这其实是为了增加知识产权的质量。
初审至复审的三年间必须有研发费用投入等等条件,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高新技术企业是一块国字号招牌,对企业发展,宣传,税收减免以及申报财政项目方面都是非常有益的。
申报高新要首先符合条件,要有知识产权,并且知识产权还要转化成科技成果,还有财务要规范,并且财务数据要有增长,那高新八个条件任何一个不符合就申报不了,所以不是每个科技企业都可以申报。
再很多科技型都是空壳公司,没有真正的运营,不是不愿意,也是申报不了。
如果是真正的科技型企业,并且符合条件,我觉得应该去申报,税收减免,政府资金扶持这些都是基础的,对于企业品牌来说,也是大大有益。
重要的是要知道怎么申报,可以选择机构代办,也可以自己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