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员离职,为何困难重重?
一、离职困难的认证机构
又一个深夜,53岁的认证审核员刘强失眠了。
他是因为最近的烦心事而睡不着觉。刘强所从事的职业,属于认证行业。这个行业主要是通过认证机构来证明企业符合相关标准,来进行合格评定。不了解行业特点的人,往往认为注册审核员是一个高大上的职业。第一次和刘强这样交流沟通,他听到了这句话,苦笑了很久。
刘强是山东人,他所在的认证机构,是个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公司,老板拥有许多人脉和资源,每个月安排的审核任务都排的很满。最忙的一个月,刘强基本上整个月都在出差,公司接的审核单子,遍布山东各地。刘强经常是刚审核完威海的企业,下一个出差的公司就是菏泽市的企业。
审核任务繁重的背后,给刘强一点心理支撑的是工资收入。认证机构大多是按照审核人日来计算劳动报酬,“像最忙的那一个月,天天出差。可是到了发工资的那一天,又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刘强这样告诉我们。
但是这样也不是完全能够给予心理安慰,刘强感觉最愧疚的是家人,一年到头来能陪伴家人的时间也不是很多。在刘强孩子还小的时侯,妻子也三天两头埋怨刘强不着家,催促他换个工作。但是刘强思来想去,面对着房贷车贷的账单,还是选择了沉默。
夜里醒来之后,刘强更睡不着了,他的心里填满失落感。或许是因为实在厌烦了在省内频繁出差的舟船劳顿,刘强几个月前借着和公司签订的合同到期之际,向公司领导便提出了离职。其实在刘强产生这个念头之前,他就面试了一家本地的小企业,外派的审核任务多以本地市企业为主,工资虽然不如之前,但胜在能多陪陪家人。但仅仅两个月时间,他就发现,离职这个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困难的并不只是公司领导的不同意,更让刘强感觉到逼仄的是,公司领导拒绝他的离职申请后,开始对他进行冷处理。
所谓的冷处理,是开始不派单给刘强。在认证行业里,不派单意味着就没有收入。公司领导可能想借此杀鸡儆猴,震慑有离职念头的审核员。这样一来,刘强感觉到比较难做,但是事已至此,再向公司低头面子上也挂不住。刘强在网上搜索审核员离职,联系到了一家郑州的律所。律师告诉他公司不出具《离职证明》,可以走劳动仲裁维护自己的权益。
和刘强同是审核员的北京人张红,已经干了两年多审核员。之前,她也是因为想换一家执业机构与原公司沟通离职,原公司以合同约定的有服务期为由,不同意张红的离职。
在这个行业,审核员如果还打算干这一行,进入到下一家认证机构的前提是通过中国认证协会官网上的转换流程,没有上一家转出机构出具的《离职证明》,很难快速并直接的走完转换流程。
张红也是因为公司拒绝出具《离职证明》,选择了委托律师走劳动仲裁程序。张红告诉我们,她的认证机构单位以前也有很多女审核员,但是因经常出差太辛苦了,这些女审核员都转为内勤了。审核员这一行,以她是女性的角度来分析,真心不适合,审核任务重,心里和生理不太能承受的住,经常出差,还经常熬夜赶报告,吃不消。她打算就职的下一家认证机构,承诺派发的审核任务都在北京市内,她觉得“这样我还能接受”。
二、官司打赢了,又没赢
承办刘强和张红案件的是郑州的李律师,她向我们阐述了认证行业她所了解到的一些不合理的事情。往往找到她打官司的审核员都因为离职的事情和原公司闹得不愉快而选择求助律师,大部分审核员的诉求也很明确——原公司出具的《离职证明》。她说起了之前代理过的一个上海的认证机构审核员的案子,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月,她从郑州坐飞机到上海,一下浦东机场,迎面而来的热浪让她瞬间感觉有点难受。这个审核员的公司位于上海徐汇区的某大厦里面,李律师来到公司的第一时间联系了公司的负责人。谈判在负责人的一个办公室里面进行的,对面负责人趾高气昂的说,“我这边就是不出(离职证明),他最好别在这个行业(干了)”谈判进行不下去,场面一度陷入了僵局。李律师借口还有别的安排先行离开了对方公司,后来李律师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反映情况。行政部门便派人要求审查该公司保存备份的所有员工的劳动合同,对方公司见况不妙,便满脸堆笑地对李律师说,“行吧,我们这边制度比较规范,走流程比较慢,离职证明这会儿就能(出具)”
但李律师表示,不是每个接手的案子都能这么顺利的。她曾经代理过一个河北石家庄的审核员转换机构的案件,原机构对审核员离职一事,不明确表示拒绝,也不出具《离职证明》。在劳动仲裁打赢了之后,审核员便上传了载有解除了劳动关系的裁决书至流程系统。但没过几天便被协会审核驳回,原因是原机构又以不服劳动仲裁裁决书为由,提起了其他的法律程序。“目的很明显,就是在拖时间故意恶心审核员”李律师表示很无奈。
三、离职困境,究竟怪谁?
审核员刘丽说,工资很少见有涨过的,最可气的是离职的时候百般刁难!而且根本不管合同怎么规定的,坐地起价,“3个体系要你赔偿15万的时候都有!一年玩命审核才赚几个钱?”认证行业对待审核员,往往在刚开始入职时侯约定的薪资,和实际上到手的薪资并无二样。但是工资的涨幅和通货膨胀相比起来,明显是跑不赢通货膨胀的。“拿例子来说,四年前刚入行的时侯,大概机构分配的单子也还可以,每个月到手六千往上。但是现在基本上还是这么多,生活压力让我有点吃不消了。”
最直接的原因是离职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没有拿到离职证明这期间,就算你选择走法律程序,短则3-4个月,长则7-8个月,这期间都没有经济来源收入。”才转换执业机构不久的许明这样说到,公司不出离职证明,许明人在福建,公司注册地在北京,来回奔波的烦恼许明也考虑过。
他也是通过朋友找到了李律师,在讲解了案件情况后,李律师选择了委托代理这个案件。“之前也接过几个北京的案件,丰台区、东城区的都有几个,许明这个在朝阳区,流程应该差不多。”
但是让李律师没想到的是,注册在朝阳区的企业的数量之多令人咂舌,工作日每天都有很多劳动仲裁案件来处理。大厅里面到处都是人,“朝阳区这么多案件,审理的压力可想而知,另外立案前要预约,窗口收材料后要有调解期,证据交换、开庭审理、领取裁决书都需要来到窗口进行办理。”李律师如是说,每次从郑州坐高铁去北京,再从北京西站坐地铁到朝阳区仲裁委处理,“往往早上6点赶往高铁站,到朝阳区仲裁委的时候正好窗口工作人员上午下班,要等到下午上班才能处理。”
代理许明案件的时候,刚立上案,公司那边迫于压力,联系许明出具了《离职证明》。许明顺利地提交了转换执业机构流程,并告诉李律师,李律师着手处理撤诉事宜。
(李律师向我们展示的撤回许明仲裁申请决定书)
从事认证行业十几年的李志,在我们问到行业现状的时候,最后这样给我们总结:“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潜规则,这是现状我们无法改变,要么适应要么放弃,没必要抱怨生气。感觉适合就做兼职或全职,感觉融合不进去就换家机构,或者离开这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