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深圳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2023-06-07 08:19:14  来源: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900

深圳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很多企业都知道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好,但不知道具体如何好,有些企业还不知道如何申请,即使申请成功了,拿到证书后,对如何使用这个证书,获得更多的政策红利,也不甚了解。

五个方面11大好处

高新技术企业,到底有哪些好处,我们从五个方面来了解下,共11大好处:

01、直接增加企业收入

(1)政府认定奖励:各级政府几乎都出台了培育和认定奖励政策,获得高新认定证书后,可获得地方资金奖励,例如上海20万+,北京30万+,江苏40万+,有的地方最多的有100万+。

(2)项目申报基础: 各级政府对高新企业有项目补贴的申请政策,而获得高新企业证书往往也是申报各类政府专项资金的前提条件之一,各地还有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升规、研发等多项奖励补贴。

02、降低企业成本,增厚企业利润

(3)企业所得税减免: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执行15% (认定前25%) 的所得税优惠税率,税率降低10个点,税额减少40%。

(4)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对财务报表的表现有选择性。

(5)亏损转结延长: 企业亏损结转弥补年限由5年延长至10年。

03、获得荣誉,提升企业品牌

(6)企业品牌提升: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本身就是政府给与的高纬度背书授予科技企业“国家级”资质企业荣誉,彰显企业科研创新实力

(7)创新能力提升:推动企业资深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产品升级,推进企业科研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04、利于企业吸引人才

(8)吸引优秀人才::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发展的未来,也是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因此说有了高新认定资质,对吸引优秀人才有利。另外,北京的工作居住证、北京和上海的落户等政策和指标,广州针对高企的大多数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开放“人才绿卡”,都向高新技术企业倾斜,这样更能吸引优秀人才。

05、政策倾斜加持,更容易获得投融资

(9)资源政策倾斜:土地、房租、工业用电等各项扶持政策倾斜加持,优先或免9)费获得。

(10)优先政府采购:有的地方政府会把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体系,招投标优先。

(11)上市优先容易融资:创业板上市重要条件之一,新三板上市享受绿色通道,另外,高新企业更容易获得资本的投资和银行贷款,银行专门制定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贷款产品,可无抵押信用贷款。例如,广州市将高企纳入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还加大市区两级政府引导基金对高企的支持力度,帮助高企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予以重点培育。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

(1)企业申请认定时须注册成立一年以上;

(2)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获得对其主要产品 (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

(3)对企业主要产品(服务) 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4)企业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5)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实际经营期不满三年的按实际经营时间计算,下同)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 (含) 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 (含) 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6)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 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7)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应达到相应要求;

(8)企业申请认定前一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严重环境违法行为。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从严把控

根据近两年的评审情况,推断从2022年开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评审将进-步从严把控:

(1)认定评审科技创新事项发生时间以申报前二年为主。企业由报高企当年由请或转让的专利、认定的研发机构、签订的产学研合作协议等将不予采纳。知识产权,主要指实用新型和软件著作权等二类知识产权,不能在申报高企当年申请。在2021年北京、上海以及江苏部分区域已经全面不予采纳认可。

(2)有的省市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必须“三表一致”。即企业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表(A104000期间费用明细表)、企业财务报表、研发投入专项审计报告中的企业研发费用数据要求一致,往年通过出具《研发费用数据不一致说明》的做法将不予认可。

(3)大部分省市规上工业企业享受高企政策奖励与企业是否填报工业直报系统B203企业研发投入挂钩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