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

一文了解规范类标准编制规则

2023-06-13 12:13:28  来源:认证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25

按照标准内容的功能划分,将标准分为五种类型:术语标准、符号标准、分类标准、试验标准、规范标准、规程标准、指南标准及其他。在此将分两部分,重点介绍规范标准和指南标准的编写规则。 本知识点介绍规范标准。GB/T 20001.5《标准编写规则 第5部分:规范标准》规定了规范标准的起草规则。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等标准化对象进行标准化,典型的做法之一就是在标准中规定这些标准化对象需要满足的要求。如果有必要判定声称符合这些标准的各种活动及其结果是否满足了这些要求,就要在标准中描述对应的证实方法,这样形成的标准即是规范标准。

1.概念

规范标准是“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需要满足的要求以及用于判定其要求是否得到满足的证实方法的标准”。

规范标准的核心技术要素包括“要求”和“证实方法”,这两个要素是规范标准区别于其他类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征。

2.结构

规范标准的必备要素包括:封面、前言、标准名称、范围、要求和证实方法。规范标准中各个要素的典型编排以及每个要素所允许的表述形式见下表。

规范标准中要素的典型编排

(图源:GB/T 20001.5《标准编写规则 第5部分:规范标准》)

3.要素的编写

1)标准名称

规范标准的名称应包含词语“规范”,以表明标准类型。标准规范的标准名称的英文译名中对应的词语“规范”应译为“specification”。

2)范围

范围应对规范标准中的主要技术内容做出提要式的说明,指明规定的要求的种类和证实方法。

范围的典型表述形式为:

本标准规定了......[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要求/通用要求,描述了对应的证实方法,......。

标注“要求”时,使用词语“规定”,表述“证实方法”时,使用词语“描述”。

示例1:本文件规定了手持式金属探测器的通用要求,描述了对应的试验方法。

示例2:本文件规定了太阳能供电系统的通用要求,描述了对应的试验方法,给出了太阳能供电系统的组成与分类等内容。

3)要求

特性、特性值、证实方法及要求型条款的能愿动词“应/不应”等四个元素有机地排列形成要求型条款,典型表述形式为:

按“证实方法”试验/测定/验证,“特性”“应”符合/达到“特性值”的规定;

按照“证实方法”试验/测定/验证,“特性”“应”大于/小于“特性值”;

“特性”按“证实方法”试验/测定/验证“应”符合/达到“特性值”的规定;

“特性”按照“证实方法”试验/测定/验证“应”大于/小于“特性值”

示例3:

(图源:GB/T 41002—2022 《儿童箱包通用技术规范》)

服务标准或过程标准经常会对“过程”规定要求,此时的要求型条款的典型表述形式为:“谁”“应”“怎么做”

4)证实方法

证实方法的类型

一一试验或测量方法(适用于产品规范,此处不再介绍)

一一留痕方法(适用于过程规范和服务规范):方法包括填写操作/过程记录、做标记、拍照、录音、录像、文件存档、扫码上传等,需描述的内容包括实施留痕的主体、频率、留痕材料的保留时间,留痕的项目、节点、步骤等。

一一主观评价等方法(适用于过程规范和服务规范):方法包括目测检查、审核、客户/服务对象确认/评价等,需描述的内容包括实施评价的主体、实施频率、目测检查的观察方法,评价/确认的内容、指标,实施评价的程序、操作步骤,评价结果计算方法等。

编写通用要求

一一每条要求都应有对应的证实方法;

一一引用现行适用的标准;

一一给出仲裁方法;

一一证实方法中不应包含要求。

在标准中的呈现形式

一一作为单独的章

一一并入要求中

一一作为标准的规范性附录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