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

专利无效检索方法探讨

2023-06-25 00:07:46  来源:智专北斗  专利领域原创作者:喻颖  浏览:14

专利无效检索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经过多次无效检索的专利,现有技术的数据库就摆在那里,但成千上万的专利文献,一篇篇快速浏览也需要不少时间,如何精准的找出目标专利文献就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常规检索

在专利局培训的检索高级知识中,主要介绍了两类检索要素,一种是关键词,另一种是分类号,下面先简单介绍其用法和不足。

对于关键词,常规的用法就是将各种方案可能涉及的关键词进行“与”、“或”、“非”,毕竟一篇专利申请中只要涉及相关主题,就必然需要相关的关键词来描述,只是关键词的选取需要扩展而避免漏检,你少用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则很可能一堆与这个关键词相关的文献都漏检了。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马天旗老师主编的《专利有效性检索》中介绍的关键词扩展方法进行扩展(例如参见下图示例),或者直接利用黑马(himmpat.com)的关键词库对关键词进行扩展,扩展后再进行“与”、“或”运算,就可以把数据库中所有出现这些关键词组合的文献全部捞出来。

但这样操作仍有很大的弊端,一是噪声太大,采用关键词检索到的文献中,该关键词可能表达另一种意思,或者完全不涉及核心技术,例如只是偶尔提了一下,甚至只是背景介绍;再一是多个关键词进行“与”运算,可能把一些省略某一、两个关键词的文献给排除了,导致漏检,由此也可以发现一个进退两难的困境:越扩展,涉及其它领域的就越多,几万、几十万篇完全无法快速浏览;多增加一两个关键词进行限定,篇数就迅速减少,但需要的可能也被排除掉了。

对于分类号,需要对其有一定了解才能用好,所以很多人用得比较少,但其实只要理解一点,分类系统其实就是由该分类系统的分类员对专利文献进行整理的收纳箱系统,对于专利文献,打着同一标签的放一个箱子里。需要注意的是,如下图所示,大箱子里还可以放小箱子,小箱子里还可能放文件夹,于是形成一个多层嵌套的收纳系统,要找东西时,可以用大箱子的标签检,也可以用小箱子或文件夹的标签检,关键是如何知道存在这么一个标签。通常我们可以用典型关键词直接查分类号(需要分类号的对应描述中出现这个关键词),或者试探用几个关键词粗略检出若干篇文献后统计分类号,或者干脆直接展开分类号的目录树(例如himmpat.com黑马检索平台高级检索中“分类号检索”右边的“IPC工具”)浏览发现是否存在对应合适的分类号,如果分类体系内刚好存在与目标检索相关的分类号,则直接搜索该分类号可以找到很多类似文献,方便一窝一窝的抓。之所以说是大多数,是因为分类号存在多个系统,例如国际通用的IPC、基于欧洲EC补充完善得到的CPC、美国的UC、日本的FI/FTerm等,每一分类体系的分类工作并不必然准确,导致结果可能存在偏差。分类号检索的弊端在于分类号并不完全准,且分类号只能被动选择使用,如果目标检索领域并未进行细分,不存在相应分类,就不能使用。

二、块检索

块检索就是通过以块的形式设置不同的检索要素表达,然后通过块运算来检索,例如如下所示可以按照技术主题、主要技术特征a、主要技术特征b、……等确定其关键词表达和分类号表达,竖直方向的一列表格就构成一个块,内部(分类号表达和关键词表达)之间通过“或”连接,不同列之间可以通过“与”运算来进一步缩小检索范围,优化检索结果。

块检索通过关键词扩展并与分类号结合后,可以相对平衡检索命中文件数(阅读文献数)和漏检之间的关系,因此是比较常用的检索策略。但同常规检索中的介绍,如果上述关键词表达只是单个的关键词,而不是某种语义的表达,只是简单的将若干关键词和分类号分成若干个块进行“与”运算,则仍然存在上述的块少就命中篇数太多,块多就漏检严重的弊病。

三、基于撰写经验的检索改进

在专利撰写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专利的撰写并不是方案的简单罗列,并不需要详细介绍每一个部件,而是需要尽量省略和上位概括,形成由大到小的层层递进保护层次。其中,权利要求的主题名称本身表示了一个很大的保护范围,对其什么都不限定时保护范围反而最大,例如“1、一种杯子”,什么都未限定时这个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的任何一种杯子(下图橙色框),所以省略不必要部件的限定反而可以获得更大的保护范围。由此,典型的写得好的方案就变成了仅包括保护主题和发明点特征的方案,例如“一种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子具有特殊的盖”,由此得到大红色的椭圆圈的范围。而如果在权利要求中还补充限定了杯把,则得到的范围就只有下图浅蓝圆圈与大红椭圆圈交叠的范围,即深蓝色区域表示的范围。

由此我们受到启发,如果在构建检索式时,包括至少一个非必要技术特征,则可能因为目标专利文献中不一定涉及这个常规的非必要特征而将其漏检。也即是说,我们提出一种检索的思路,就是仅通过保护主题和发明点特征的表达来进行检索,以期最大的获取相关文献。要达到这个目的,其中比较关键的就是各部分特征如何表达。下面通过一个示意性的案例来看具体实现手段(非真实案例,真实案例客户有保密要求)。

一种餐台,包括升降式罩体,罩体位于餐台上方,由伸缩杆驱动;所述伸缩杆与所述罩体之间连接有行程缓冲装置,所述行程缓冲装置包括与所述伸缩杆相连接的杆件及位于所述罩体顶部的滑动缸体。

基于上述检索思想确定检索要素

技术领域

发明点1

发明点2

餐台

伸缩杆驱动罩体

伸缩杆与罩体间行程缓冲装置,杆件及滑动缸体配合

利用黑马的关键词工具进行关键词扩展

(伸缩) S (罩) S (驱动)

(伸缩) S (罩) S (缓冲)

(伸缩) S (罩) S (汽缸)

A47J36/06

   

基于上述检索要素确定如下的检索式

((餐台(扩展))/tac or (A47J36+)/cl) AND (((伸缩(扩展)) S (罩(扩展)) S (缓冲(扩展))) OR ((伸缩(扩展)) S (罩(扩展)) S (汽缸(扩展))))/tacd

其中,由于发明点1隐含在发明点2中,所以省略了发明点1.

对于上述检索式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一方面是各种关键检索要素的扩展,再一方面,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面,就是利用专利撰写的经验,将发明点的关键词表达通过上位、替换等扩展成各种不同风格,而这方面的表达风格也可以基于对检索文献的阅读来逐渐积累,不同国家、不同公司可能有不同表达方式,对于检索来说也不用穷举,而是可以利用邻近算符的灵活性来匹配尽量多的语义表达。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