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对企业的市场地位、品牌影响力、经济效益等有直接影响。对商业秘密的有效保护、防止其泄露或被盗用,对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例,探讨商业秘密“五位一体”管理体系的构建路径。
商业秘密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对维护企业的竞争优势、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保护商业秘密,防止其泄露或盗用,是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特别是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而言,由于其业务范围广泛,组织结构复杂,信息系统庞大,使得商业秘密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因此,构建一套能够适应企业实际需要,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动态性、实效性的商业秘密管理体系尤为重要。
一、概况
“五位一体”管理体系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整体,包括标准、制度、职责、流程、考评五个方面,该体系主要是以商业秘密的保护为核心,通过实施和完善各个方面的要素,达到保护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效益的目标[1]。
二、构建原则
构建“五位一体”管理体系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明确需要从全局视角进行审视,确保各个环节协同工作,相互影响,以实现商业秘密的最佳保护目标。
2.动态性原则
强调管理体系需要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其始终能够适应新情况,满足新需要。
3.实效性原则
核心在于管理体系必须具备实际操作性,并能产生预期的效果,保障商业秘密的安全。
三、构建路径
探索“五位一体”管理体系的路径建设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制度保障
法律制度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国家法律层面,包括有关商业秘密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二是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包括企业内部规章和管理规定。
在国家法律层面,商业秘密保护已经明确纳入到各类法律法规中,这些法律法规对商业秘密的定义、保护范围、保护方式、侵权责任等进行明确规定,为商业秘密的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在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方面,需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完善的商业秘密保护内部规章和管理规定,可以规范企业内部的商业秘密管理行为,提高员工对商业秘密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降低商业秘密的泄露风险。
2.内部管理机制
内部管理机制涵盖商业秘密的识别、分类、存储、传输和使用等各个环节,旨在最大程度减少风险。
商业秘密的识别和分类,企业应建立一套有效的识别和分类机制,明确哪些信息是商业秘密以及商业秘密的等级和保护程度,该机制可以帮助企业系统管理商业秘密,提高保护的效率和有效性。
对于商业秘密的存储和传输,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包括商业秘密的存储位置、存储方式、存储期限以及商业秘密的传输方式、传输途径、传输时的保护措施等,这种机制可以有效防止商业秘密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泄露[2]。
对于商业秘密的使用,企业应明确商业秘密的使用范围、使用条件、使用人员以及使用后的处理方式等,这种机制可以有效防止商业秘密在使用过程中的泄露发生。
3.技术保护措施
数据安全是技术保护措施的核心。为确保商业秘密的安全,大型国有企业需使用最新数据安全技术,包括数据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进行全方位保护。
访问控制是技术保护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应设立严格的权限管理制度,只允许有权利的人员访问商业秘密信息。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列表、角色访问控制等技术手段,对不同的人员赋予不同的访问权限,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
网络安全是技术保护措施的重要环节。大型国有企业需要对网络进行全面安全防护,包括设置防火墙、使用虚拟私人网络、进行网络流量监控等,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终端安全也是技术保护措施的重要内容。大型国有企业应严格管理所有的计算机和移动设备,安装最新的安全补丁和防病毒软件,防止恶意软件的侵入。
4.外部合作机制
外部合作机制在管理体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包括企业之间的协作,也包括与政府、法律服务机构的合作。大型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往往涉及到商业秘密的分享与传递,因此必须构建严格的合作协议,明确规定商业秘密的使用范围、保密期限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以确保商业秘密不会在合作过程中被滥用或泄露。大型国有企业应与政府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积极参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促进商业秘密保护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在大型国有企业与法律服务机构的合作方面,法律服务机构具有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能够提供法律咨询、起草保密协议、处理商业秘密纠纷等服务。大型国有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提升保护能力。
四、基于人员管理的“五位一体”管理体系的落实方略
在“五位一体”管理体系人员管理落实方案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标准
商业秘密的保护需要所有人员参与和执行,以人员管理为例,主要是明确员工的行为规范,以确保商业秘密的安全。首先,要制定明确、具体的商业秘密保护标准。标准应涵盖对商业秘密的定义、类别、保护范围以及保护期限等方面,使得所有员工都能清晰了解何为商业秘密,哪些信息属于商业秘密,该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何时应进行保护等。其次,要制定员工对商业秘密的管理和使用规范。规范应包括但不限于:商业秘密的获取、使用、存储、传播、销毁等全过程的管理,确保商业秘密在流转过程中的安全,并对于商业秘密的使用,应有明确的规定,防止员工滥用,带来不必要风险。最后,标准还应包括员工离职后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
2.制度
首先,需要建立人员管理方面的保密制度。保密制度是企业内部保护商业秘密的基本规范,明确员工对商业秘密的管理和保护的基本职责和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对商业秘密的定义、分类、标识方法,对商业秘密的获取、使用、保存、销毁的规定,以及对违反保密制度的处罚措施等。其次,建立人员培训和教育制度。这是一套旨在提高员工保密意识、理解和执行保密制度的方案。再次,建立商业秘密的申报和审核制度。
3.职责
在大型国有企业商业秘密“五位一体”管理体系的构建中,明确各方面的职责对于保护商业秘密、预防泄露非常关键,尤其在人员管理中。在此体系下,人员管理的职责可以被划分为多个方面,包括企业领导、部门经理、员工及人力资源部门等。
企业领导的职责是设定和推动商业秘密保护政策的实施。领导人员需要确保商业秘密保护政策被整个企业接受并贯彻执行。企业领导在必要时应提供足够的资源,如:人力和财力,以支持商业秘密保护的实施。部门经理的职责是在就职的部门中推动商业秘密保护政策的执行。部门经理需要教育和培训员工,让他们了解商业秘密的重要性和保护方式。员工的职责是遵守商业秘密保护政策,尽其所能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是在招聘、培训和员工离职等环节中实施商业秘密保护政策。
4.流程
(1)人员入职流程:企业应在员工入职之初进行全面的商业秘密教育和培训。包括明确解释企业的商业秘密定义、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以确保新员工能够充分理解并接受商业秘密的保护责任。
(2)日常管理流程:在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企业应实施持续的商业秘密教育和监控。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培训、检查和评估等方式,加强员工对商业秘密保护的认识,提高其保密意识。
5.考评
(1)绩效考评:企业应将员工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情况纳入绩效考评的范围,使得商业秘密保护成为影响员工薪酬、晋升等待遇的重要因素。
(2)内部审核:企业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评估商业秘密保护的实施效果。在人员管理方面,内部审核可以检查员工是否遵守商业秘密保护的规定,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商业秘密泄露的行为。
(3)培训评估:企业应对商业秘密教育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了解员工对商业秘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培训评估可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进行,获取员工对商业秘密保护的反馈,以便于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型国有企业商业秘密的“五位一体”管理体系,是构建在系统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上的一套全方位的商业秘密保护机制,它涵盖了法律制度保障、内部管理机制、技术保护措施以及外部合作机制等多个方面。该管理体系将商业秘密保护工作纳入企业的整体战略中,形成了一个全面而有力的保护网,使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能有效地保护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于雷,陈思捷,赵嘉莅,等. 大型国有企业商业秘密“五位一体”管理体系的构建[J]. 保密科学技术,2019(07):60-64.
[2] 文玲锋,鲁培,金鑫. 构建国有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管理体系[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9(04):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