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技成果要素只有在特定阶段才需要
科技成果转化只有在科学技术要素比较重要的时候,价值才会凸显。企业发展阶段是贸工技,只有在市场环境变化,原有的模式走不通,企业才会想着自我革命去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所以在当下谈科学成果转化,跟二十年前谈科学成果转化,完全是不一样的烟火。
二、科技成果转化,关键是挣钱
按照物理学原理,转化是需要动能的,科技成果转化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只有这个行为能挣到钱,并且挣到的钱覆盖了成本,这个商业模式才会持续。要不然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不管这个钱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都得有可以挣到钱的可能性。
三、科技成果转化,赚谁的钱,赚什么钱
最近几年政府和社会一直都在积极推动成果转化,成立新型研发机构、高校成立科技转化中心和研究院等,院士教授也纷纷下场成立公司。不管具体参与的方式,赚钱不在乎两种:政府的钱和市场的钱。
政府的钱:既然政府鼓励什么,那我就做什么。政府一般在出台政策的时候,也会配套相关的支持,包括资金、住房、土地等方面。
市场的钱:科技成果变现的方式大概几种,1)信息差,企业有需求,但是不知道哪边有技术,匹配彼此需求,挣的是信息不对称性;2)技术的美化,科技成果是原石,需要打磨优化才能卖出好价格,需要团队对技术进行进一步开发,商业化更进一步,实现了技术的从零到一,挣得是信息差和认知差;3)技术带来的市场优势,把技术形成产品,近而变成商品,解决市场需求,挣信息认知和市场的钱。
四、科技成果转化,是一种平衡的艺术
科技成果的问题和挑战是:技术与运营、资金跟管理、战略和执行。也看到有些含着金钥匙,各方面资源齐备,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也有苦苦支撑但是没有资源倾斜的企业。总之,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五、科技成果转化仍处在红利时期
供给端:1)科技成果的供给端包括并不限于高校、科研院所等,近几年人才回归,这些到位越来越内卷,内卷的结果就是科技成果不断涌现;2)政府的持续投入,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对于高校科研院所的投入是持续的,会持续会带来产出;3)成果转化越来越得到高校科研单位的认可,学校需要拓宽收入来源,教授也需要搞钱搞资源,要不然怎么支撑偌大的实验室和研究体系呢?政府的钱固然好,但是市场的钱也不错啊。
需求端:1)社会内卷导致对于技术创新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当企业竞争从市场资源竞争变成技术要素竞争,技术对企业影响越来越大;2)企业技术自身还不够,因为企业的技术更多是在应用层面,底层技术还是需要高校,因为高校有仪器设备,还有一批这个社会上最聪明的大脑专业做技术,他们天天盯着全球最新研发进展,所以企业还是需要跟高校合作的。3)社会使然,对于企业来说,光有钱也不行,也得有技术,也得有家国情怀。正如联想和华为,大家就是觉得华为争气,有钱并不一定可以得到社会的认可尊重,所以企业和企业家都需要标榜自己技术。
社会端: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大众对于技术创新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这件事能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大家会觉得你这个钱挣得值,挣得正,顺势而为。
六、科技成果转化,当下更需要落地
最近陆陆续续接触了一些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和企业,咨询我的意见。
我的建议是还是要挣钱,要挣到钱,反对一切不以赚钱为目标的成果转化。
有一种思路是这样的:科学成果这个负责人人技术和商业化思维还是不错的,可以做好一些服务,帮助搭建团队,早期参与进入,等做到一定阶段,实现了从零到一,然后把公司整体给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