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0日,正式发布了《ISO 14068-1 气候变化管理-向净零过渡-第1部分:碳中和》(ISO 14068-1:2023 Climate change management - Transition to net zero Part 1: Carbon neutrality)。
该标准为实现和证明碳中和提供了一个框架,强调优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迄今为止,PAS 2060:2014 一直是碳中和声明中唯一使用的国际公认标准。PAS 2060:2014将在2025年底失效,ISO 14068-1标准将取代PAS 2060:2014.
ISO 14068-1标准解读
ISO 14068-1建立了以现有的温室气体量化、报告、验证(IS014064-1、ISO14064-3、ISO 14067等ISO 14060系列)为基础的向净碳零过渡标准,标准定义了与碳中和相关的术语,并为实现和证明"碳中和"提供标准方法。
图1 ISO 14068-1与其他国际标准的关系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对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与温室气体中和(GHG neutrality)的定义,在该标准中碳中和等同于IPCC定义的温室气体中和(GHG neutrality),使用“碳”来指代所有温室气体(GHG)。
标准未讨论通过使用商品或服务等方式避免温室气体排放。
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提高温室气体清除率为主要目的温室气体项目的量化、监测和报告也不在该标准的范围之内。
该标准适用于组织(包括公司、地方当局和金融机构)和产品(商品或服务,包括建筑和活动)实现气候中和使用。但不适用于区域(如地区、国家、州或城市)。
1、标准说明了碳中和与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概念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一般用于组织或产品,通过抵消实现碳中和。在该标准中,碳中和是被视为持续改进的途径,在碳中和过程中,需要抵消的碳足迹会随着减排及减排能力的增强而减少,因此,需要抵消的碳足迹会逐步降低。
而“净零排放”(Net zero GHG emissions)则多适用于组织与区域(城市、园区等),净零排放通常是被认为排放量减少到只剩下残余排放(residual carbon emissions/footprint)后,用碳信用来抵消的情况。
所以该标准不涉及净零排放的相关要求及建议。
2、标准建立了实践碳中和的方法框架
图2 碳中和实施框架
标准核心内容是建立一个全面的碳中和管理计划,用于支持实现并保持碳中和状态,同时制定明确的减排、清除计划
该标准强调,准确测量实体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量至关重要。测量结果可作为实施有针对性的减排战略的基准
在实现减排后,鼓励各实体将重点放在清除残余排放上。标准允许外部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如可再生能源计划,但应逐渐将重点转移到可验证的永久性清除方法上
3、标准建立了碳中和管理等级制度
优先考虑减少价值链中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减排),其次提高温室气体减排能力(增汇),最后对残余碳足迹进行抵消(购买碳信用)。
必须是在减排增汇以后,再购买碳信用(并且还需说明为何不进一步实施减排增汇措施)
残余碳足迹(residual carbon footprint/emissions)只能使用基于温室气体清除碳信用(removal credits)来抵消
减排是减少碳足迹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碳中和管理等级制度的建立避免了对昂贵的碳信用额的潜在需求
图3 减排路径:优先减排,其次增汇,残余碳足迹购买抵消
早期阶段
温室气体排放量未减少,使用任何类型的碳信用额来抵消碳足迹,并开始实施温室气体减排和温室气体清除改进措施
后期阶段
温室气体排放量已减少到仅有残余温室气体排放量,碳足迹逐渐被清除信用额度所抵消
4、标准确定了碳中和实施路径
在碳中和框架制度下,标准确定了实现碳中和的路径。
建立碳中和管理计划
碳中和路径应以被普遍接受的科学路线为基础,例如:由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国际能源机构(IEA)、低碳评估转型(ACT)、基于科学的目标倡议(SBTi)提供
包括建立日期明确最大限度减少碳足迹的短期(5-10年)和长期(至少20年)目标
图4 碳中和实施路径中各主要部分的关系
碳中和途径包括减少主体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时增加主体边界内的温室气体清除量,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少对抵消的依赖。有些实体无法实现主体的碳足迹为零,仍将依赖碳信用进行抵消。
ISO 14068-1碳中和框架说明
1、碳中和承诺(条款6)
来自最高管理层的碳中和管理计划(参照条款9.1)
为实施、实现和维持碳中和提供框架
与实体发展战略详相兼容的减排目标
明确碳中和范围与边界
建立碳中和管理团队
碳中和管理融入企业治理与业务流程
充分考虑实施碳中和对环境及社会带来的影响
确保实施碳中和管理所需资源
根据短期、长期目标持续改进碳中和管理计划
2、确定碳中和主题及其边界(条款7)
组织范围边界按照ISO 14064-1确定,产品按照ISO 14067确定
3、量化主题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量(条款8)
根据ISO 14064-1、ISO14067等要求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清除(碳足迹)进行识别和量化
4、开发、实施和维护碳中和管理计划(条款9)
来自最高管理层的碳中和承诺声明
评估碳中和管理计划的雄心水平
主题及边界,设置基准年和目标年
实施碳中和管理计划、实现和维持碳中和的时间表
量化碳足迹的方法、短期、长期目标、减排增汇路径
用于抵消的碳信用预期数量及类型
对碳中和管理计划的持续改进,监测和评估碳中和管理计划的有效性指标
实施碳中和管理计划对环境和社会可能带来的影响
5、规划、实施和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和增汇(条款10)
根据碳中和管理等级制度,优先从能源消耗,减排技术应用等方面入手实现减排,其次是进行增汇
减排可以定义为温室气体总量的减少,也可以按照强度进行计算。按强度计算式,应证明如何长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以确保实现目标
如在实施增汇期间出现增汇逆转情况,则应计算为温室气体排放
6、碳足迹抵消(条款11)
必须是在减排增汇以后,再购买碳信用(并且还需说明为何不进一步实施减排增汇措施)
明确了必须使用的碳信用和碳信用方案标准
规定了残余碳足迹(residual carbon footprint)只能使用基于温室气体清除碳信用(removal credits)来抵消
在减排增汇项目得到认证,碳信用额得到发放并注销之前,不得用于碳中和声明
7、碳中和报告要求(条款12)
每个报告期内进行公布
主题及边界描述
碳中和管理计划
碳中和路径描述及目前所处阶段
碳足迹描述(根据ISO 14067、ISO 14064)
碳足迹量化方法(选择该方法理由,方法变更理由等),任何不包括在碳足迹量化中的理由
排放因子选取
减排量及减排能力提升(增汇)量描述
减排项目类型及用于抵消量
分类统计拥有唯一序列号的登记的碳信用额度,并承诺使用的碳信用来自本标准所规定要求的
关于如何实现并维持碳中和的说明
8、碳中和声明要求(条款13)
碳中和声明应根据IS014064-3或同等的验证标准进行验证。并确保以下信息:
与碳中和报告中信息一致
包含一个公众可以访问碳中和报告的链接
准确概括碳中和主题与边界
说明碳中和报告周期及路径
说明排放量、清除量、减排量、减排能力及碳足迹抵消情况
说明为实现碳中和而购买并注销的碳信用额度及类型
避免重复计算
说明碳中和声明的认证情况
ISO14068-1的影响
1、更加注重碳中和的长期性
在标准建立的碳中和框架中,重点强调了声明主体的最高管理层要建立碳中和管理计划,并实施、公开、记录、时时评估与持续改进,确保达到预期目标。
2、更加注重实际的减碳效益
在标准建立的碳中和管理等级制度中,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清除及抵消的实施层次进行了说明:声明主体首先要在其边界范围内开展减排行为,其次提高其减排能力,当提供无法继续进行减排的理由时,可用清除碳信用对残余碳排放进行抵消,包括:造林碳汇、土壤碳汇、生物能CCUS、直接空气CCUS等。
3、更加提高了碳中和的可信度
遵循ISO 14068-1意味着声明主体将能够证明其碳中和主张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实际行动为基础的,并且包括了消除所有可能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明确途径,因此不会仅仅依赖于购买碳信用额度。这避免也阻止了“洗绿”风险,大大提高了碳中和声明的可信度。按照该标准,目前很多通过购买各类项目碳信用额度作为碳抵消达到碳中和的,都是不符合要求的。
值得注意的是,该标准是作为“向净零过渡”系列标准的第一部分发布的。如果后续能将其他框架(如SBTi净零标准等)编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体系,从而提供外部保证,那将更加有利于向碳中和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