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失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其结果是造成产品缺陷和质量损失。防错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失误的发生,从而降低质量损失,今天给大家分享几种典型防错技术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原理与案例,供大家广泛开发和应用防错技术借鉴。
1、防错技术概述
所谓防错技术就是为防止不合格品的发生,在产品和制造过程的设计开发中采用的技巧和方法。防错技术的作用可分为二种:一是,预防、控制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发生;二是,通过探测、报警、停机来遏制不合格品的再发生。防错技术的应用领域分为二大方面:一是,产品设计方面;二是,制造过程设计方面,制造过程设计方面又包括工艺流程、设备及装置、夹具、模具、工具、检具、工位器具、包装标识等方面的设计。
有效实现防错的技术方法主要有:考虑零件的特征、导向/基准/阻塞棒或销、模板、限制开关/微动开关、计数器、多余部件检出(配餐法)、顺序限制、传送槽、传感器、条件消除、标准化。下面对防错技术在生产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原理及实际案例。
2、典型防错技术
1 . 考虑零件的特征
考虑如零件的形状、尺寸、重量等,设计防错工装/夹具如使用触止器(锁档)、限位开关、定位销和干涉等。
2 . 导向/基准/阻塞棒或销
导向销:定向或定位零件、工具或夹具,确保正确的安置。阻塞销:是阻滞、阻碍或防止零件、工具或夹具不正确的定位。
3 . 模板
模板代表对物体的精确拷贝的式样,用来确保精确的定位。
4 . 限制开关/微动开关
能确认零件、工具或工装的存在、位置、尺寸、破损或使用程度(磨损)。
5 . 计数器
计数器用于记数,以防止生产过多或过少,或用于控制设备的工作周期等。
6 . 多余部件检出(配餐法)
多余部件检出是不依赖记数装置的点数形式。它将预先点出的正确数量从视觉上隔离,直观地告诉我们是否使用了所有的部件。
7 . 顺序限制
在次序非常重要以至于任何次序的改变或省略都将造成昂贵的错误时,顺序限制就十分有用了,是防错十大原理中顺序原理的体现,在仓库中先进先出运用最为突出。
8 . 传送槽
传送槽是零件滑、送、传或落到某些预定目的地(如下一作业点)的通道。由于各零件要通过传送槽,槽本身可用来“检查”路线上的零件,在零件到达下一操作点时检查或分检出错误,我们称此种槽为检测槽。
9 . 制动器/门
制动器或门可确保某操作不被执行。门和制动器通常与限制开关和传感器共同使用,当特定条件符合时动作。门或制动器用来触发开关,使操作停止或开始。
10 . 传感器
传感器是用来探测和响应质量,安全和生产率等特性波动的电子装置或仪器。传感器可以高精度确定零件、工具或夹具的存在和位置,并可探测破裂、损坏或磨损。
11 . 条件消除
隔离特定的错误特性并将其移除。例如,如果某些无作用的孔使我们在装配时不知哪儿应该或不应该插入零件,我们可简单的将无用的孔塞住—消除错误的可能。
12 . 标准化
标准元素如重量、尺寸或形状可作为开发防错装置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