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朋友咨询我怎么给自己所在企业的老总出具简要版的企业专利分析报告,对此我整理了以下简要版的报告制作流程,供刚接触专利分析报告的朋友参考。
一、目标企业现有专利情况
1、查找出目标企业申请或购得专利
用申请人或专利权人查找,注意企业是否有曾用名、是否有转让、是否曾用过个人申请等,对于集团性企业要进一步扩充其子公司、分公司、投资公司等,这样可以查找得较齐全。
2、分析目标企业专利申请情况
(1)基本信息:数量、专利类别、法律状态等;
(2)整体分析
常用的整体分析类型有:
a、年度申请量统计:可以看出本企业每年的申请数量变化,反映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的变化;
b、技术构成(例如IPC分类号、数据库给出的基本聚类分类等):可以看出企业在哪些技术领域申请的专利较多、哪些技术申请量少;可以初步判断出企业的强项和弱项,结合与竞争对手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具有参考性的建议;
c、聚类类分析:聚类分析是系统根据专利文本中的关键词,按照产品或功能,对专利进行自动分类;从中可以看出企业专利归类在哪几大方面,每个大聚类下面有小聚类的细化,对于快速地了解技术分类有帮助。
二、企业关注行业的专利分析
1、查找行业相关技术的专利
根据第一部分企业专利的分析结论,结合企业经营信息及企业关注的技术领域信息,确定相应检索关键词关键词,进行检索分析。
如果该技术涉及到行业较多,可以选取企业最关注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技术领域进行分析,进一步缩小目标专利的范围。
2、行业专利情况分析
(1)年度申请量统计:可以看出行业每年的申请数量变化,反映该行业的申请热度变化;
(2)技术构成(IPC分类号构成):可以了解分析对象覆盖的技术类别,以及各技术分支的创新热度。
对于申请量较高的技术类别,是行业内较基础的技术,本企业也应该在该方面具有自主研发的技术,避免被限制;对于申请量较低的技术类别,可以考虑申请量偏少的原因,是因为价值低还是技术尚未突破等,如果技术尚未突破,如果能突破该技术,可以在该技术方向具有较高的专利价值。
(3)技术申请趋势:可以了解分析对象在不同技术方向专利申请量的分布情况和发展趋势。
分析各阶段的技术分布情况,有助于了解特定时期的重要技术分布,挖掘近期的热门技术方向和未来的发展动向,有助于对行业有一个整体认识,并对研发重点和研发路线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对比各技术方向的发展趋势,有助于识别哪些技术发展更早、更快、更强。技术申请趋势是企业把握未来研发方向的重要参考。
(4)申请人分析:
通过申请人排名,可以看出同行中专利申请量靠前和创新成果累积较多的企业,并看到本企业在同行中的专利申请量的排行情况。
从以上排行中,可以根据行业需要、竞争关系等,选出需要分析的目标企业,进一步对其专利竞争实力进行分析和对比。
三、与目标企业的对比分析
1、确定本企业对标目标企业,进行专利申请布局的对比分析
如果需要对企业的专利做全面对比分析,需要找出本企业和对标企业的全部专利;
如果只对有关的某一技术分支做对比,则只需找出该技术分支的专利。
通过技术构成分析或聚类分析,分析出本企业和目标企业在技术产品上的重叠点和区别点,找到市场上的竞争关系或互补合作关系。
2、技术构成对比
分析本企业与目标企业在某一技术构成的细化方向,得出两者相对的优势和弱项。
在优势技术类别,本企业应保持研发创新,保持在该技术的优势;对于弱项技术类别,本企业应加强研发投入,避免在该技术上落后而受到太多的限制。
四、技术发展方向或建议
1、优势技术:数据进一步往深处细化分析,结合专利文献信息与企业在实际使用中发现问题,考虑更优的实施方式,保持或扩大优势;
2、弱势技术:与同行企业相比较弱,可加强研发,进行包围式布局,积累关键专利;对于行业专利布局偏少的技术方向,分析投入的必要性和前景,确定在此方向是否加大研发和布局专利申请。
3、通用建议:在智能化时代,应近期有朋友咨询我怎么给自己所在企业的老总出具简要版的企业专利分析报告,对此我整理了以下简要版的报告制作流程,供刚接触专利分析报告的朋友参考。加强在自动化、系统化、集成化的方向应用和研发,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对于基础的材料学等领域,则需要更具体地进行分析研判,切忌轻易下结论。
总之,分析不能仅仅以专利数据作为依据,要结合多方面信息综合研判,重视一线人员的建议/意见。
附简报:
简报可以让领导一目了然地了解专利情况,简报大致写出企业的专利申请情况、主要同行企业情况、优势和弱项、发展方向,领导感兴趣的内容,可再引导其在报告中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