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26262认证

iso26262认证是针对具体产品的吗,ISO26262标准详解

2024-04-23 12:51:22  来源:ISO26262认证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1

ISO26262认证是针对具体产品的吗

ISO 26262《道路车辆功能安全》国际标准是针对总重不超过3.5吨八座乘用车,以安全相关电子电气系统的特点所制定的功能安全标准,基于IEC 61508《安全相关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系统功能安全》制定,在2011年11月15日正式发布。

ISO 26262是史上第一个适用于大批量量产产品的功能安全(Functional Safety)标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ISO 26262仅针对安全相关电子电气系统,包含电机、电子与软件零件,不应用于非电子电气系统(如机械、液压等)。

功能安全之设计议题在汽车领域已被重视,因其关系人员安全与公司商誉等问题,透过危害分析与风险评估(Hazard Analysis & Risk Assessment,HARA)及V模型设计架构,使功能安全需求等级得到一致性的分析结果,以利汽车电子系统之生命周期考虑到所需失效防止技术与管理要求,并借由设计开发、查证(Verification)及确认(Validation)等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DEV)流程加以实现,使得产品之功能安全符合所需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ASIL)。

本标准于2018年更新,ISO 26262-1:2018

ISO26262是从电子、电气及可编程器件功能安全基本标准IEC61508派生出来的,主要定位在汽车行业中特定的电气器件、电子设备、可编程电子器件等专门用于汽车领域的部件,旨在提高汽车电子、电气产品功能安全的国际标准。

ISO26262从2005年11月起正式开始制定,经历了大约6年左右的时间,已于2011年11月正式颁布,成为国际标准。中国也正在积极进行相应国标的制定。

安全在将来的汽车研发中是关键要素之一,新的功能不仅用于辅助驾驶,也应用于车辆的动态控制和涉及到安全工程领域的主动安全系统。将来,这些功能的研发和集成必将加强安全系统研发过程的需求,同时,也为满足所有预期的安全目的提供证据。

随着系统复杂性的提高,软件和机电设备的应用,来自系统失效和随机硬件失效的风险也日益增加,制定ISO 26262标准的目的是使得人们对安全相关功能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并尽可能明确地对它们进行解释,同时为避免这些风险提供了可行性的要求和流程。

ISO 26262为汽车安全提供了一个生命周期(管理、开发、生产、经营、服务、报废)理念,并在这些生命周期阶段中提供必要的支持。该标准涵盖功能性安全方面的整体开发过程(包括需求规划、设计、实施、集成、验证、确认和配置)。

ISO 26262标准根据安全风险程度对系统或系统某组成部分确定划分由A到D的安全需求等级(Automotive Safety Integrity Level 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ASIL),其中D级为最高等级,需要最苛刻的安全需求。伴随着ASIL等级的增加,针对系统硬件和软件开发流程的要求也随之增强。对系统供应商而言,除了需要满足现有的高质量要求外还必须满足这些因为安全等级增加而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ISO26262标准详解

ISO26262标准是针对汽车行业的功能安全标准,旨在为汽车电气和电子系统提供统一的安全标准。该标准基于IEC61508.是一个针对电气和电子系统的功能安全标准。ISO26262的主要目标是为安全关键部件提供规范化的产品设计和测试流程,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ISO26262标准制定的历程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控制系统被应用于各个领域。然而,这些系统的设计不合理、设备元器件故障或失效、软件系统的故障等问题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存环境带来了威胁。因此,人们开始认识到需要采取措施,用标准和法规来规范领域内安全相关系统的使用。

ISO26262不同于其他安全标准,它不是一个可靠性标准,它并没有为可接受失效概率设定准确的数字。ISO26262基于概率论的定量危害分析仅限于硬件,其次,基于目标产品的使用条件和使用方法,针对整个系统进行危害分析和风险评估,识别出系统危害并对危害的风险等级——ASIL等级(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进行评估。

ISO26262标准包含四个等级,分别为A、B、C、D,其中A是最低的等级,D是最高的等级。功能安全和ASPICE已成为目前汽车行业的通识和标准。随着即将发布的信息安全ISO标准,汽车行业将是“三驾马车”——ASPICE、功能安全、信息安全——齐头并进,相辅相成。

总之,ISO26262标准为汽车行业提供了规范化的产品设计和测试流程,确保安全关键部件的安全性。该标准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