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合同重信用

守合同重信用认证 作用,守合同重信用认证的意义和好处

2024-07-12 13:53:18  来源:守合同重信用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0

守合同重信用认证 作用

“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有什么意义

“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是市场监管部门对企业合同行为的行政指导工作,是企业主动向社会公示自己合同管理和履行情况并接受社会监督的一个平台。

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信用管理体系、合同签订履约状况、社会信誉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最终评选出诚信经营、信用体系建设和合同制度管理完善的优秀企业,并在统一平台予以公示和表彰,旨在持续提高企业合同管理水平,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知信、守信、用信、增信的市场氛围。

那么....企业申请 守重企业 有什么好处

与此同时,获得“守重”的企业,除了证明企业的合同履约率和合同执行力上有着良好的记录,其他好处可太多了,比如:

1 增强公信力:

提升企业资质,获得国家政府认可,颁发统一编号的牌匾和证书。获得政府背书,利于企业宣传,提升企业形象及公信力,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2 招投标加分必备:

政府采购优先 或 项目招标加分,重大工程采购招投标时加分,提高中标率

3 低成本开拓市场:

有利于开拓有实力的经销商和代理商,展开合作,有利于企业产品进入到大型流通市场,比如卖场 商场 超市等

4 国家扶持政策:

享受一定的国家优惠政策,银行融资贷款、申报政府项目、国家无偿资助时有加分,部分地区,在银行融资贷款上,还可以提升信用额度。

5 媒体报导:

有机会在各大媒体对该评级信息进行新闻宣传 ,同时也是申报 文明单位 驰名商标 诚信单位时的优先条件

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招投标工作、国内外企业的商贸活动,都将“守重”公示情况作为重要参考指标,通过企业公示的“红榜”效应,积极推动社会诚信建设。

更多具体利好,看地方政策

市场经济离不开 “诚信” 二字,如果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想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同时,您单位也是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企业,建议在当地市场监管局申报“守合同重信用”!

守合同重信用认证的意义和好处

守合同重信用认证,也称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活动,是中国政府对企业信用的一种综合评价活动。这项认证对于企业来说,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有着深远的意义和诸多好处。

意义

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守合同重信用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通过签订合同进行交易是最为主要、最普遍的经济行为。现代化的交往方式虽然快速便捷,但它们的顺畅运行离不开高度的诚信支撑。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主体的企业需要更加注重诚实守信,以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1.

企业形象的提升

守合同重信用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良好形象。在当前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不诚信的行为,如欺诈、逃税等,这些行为对经济发展环境和和谐社会建设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通过守合同重信用认证,企业能够树立起诚信经营的形象,增强消费者的信任,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经济效益的提高

守合同重信用还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营者的行为各异,有的遵守规则,有的则趁机获利。为了避免受到不法行为的影响,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通过合同明确权利义务关系,并确保合同内容的合理规范。这样不仅能保护企业的利益,也能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好处

政策优惠和服务便利

获得守合同重信用认证后,企业可以享受多个行政部门提供的50多项优惠扶持政策,包括办证、进出口通关、工程招标和信贷等方面的优先和优惠政策扶持。这些政策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增强市场竞争力

守合同重信用是企业参与重大工程、采购投标时的重要条件之一。这对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提升,因为这表明企业在诚信方面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肯定。

银行贷款授信额度的提高

部分银行会考虑提高获得守合同重信用认证企业的贷款授信额度,这对于资金短缺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帮助。

采购优先和工程招标加分

在政府采购或工程招标时,获得守合同重信用认证的企业会得到优先考虑或加分,这有助于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开拓销售渠道

通过守合同重信用认证,企业可以开拓有实力的经销商和代理商以及消费者群体,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文明单位和著名商标申报的优先条件

守合同重信用认证也是企业申报文明单位、著名商标、诚信单位时的优先条件之一,有助于企业在精神文明建设和品牌建设方面取得进展。

综上所述,守合同重信用认证不仅是对企业诚信的一种肯定,更是企业提升品牌形象、拓展市场、获取更多政策支持的重要途径。因此,企业应该积极争取这一认证,从中获益。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