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不良如猛虎,发生不良品先别慌

2024-10-14 21:27:57  来源:企业管理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0

你想,或者不想;它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愿,或者不愿;它还在那里,不多不少;它到底是谁,它就是

斩除不良品,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经历的越多,经验越能得到积累;管理能力越能得到提升。

不良品是指:不能满足质量规定的产品。

管理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与不良品作斗争的历史,只要有生产活动存在,就有不良品的存在。

Number 01 .面对不良的态度

不良品是测试管理人员合不合格的最好“考题”之一,谁也躲不开。

但面对同样一种不良,有四种不同的态度:

1.自我放弃型

这种人一旦遇上不良品,第一句话就是“算了吧!做不到!不可能!”对不良品惟恐避之不及,对不良品的解决方法想都不想,一把将不良品推开老远。

其实质却是自信不足,害怕不良品,怕承担风险、责任。让这种人去处理不良品,只会越处理越多,小则办坏一件事,大则拖垮一个部门。

2.归咎他责型

这种人姓“赖”,什么事都敢推开,所有的不良品全都不关自已的事,推脱理由多得上人难以置信。

要么是自己从来没学过;要么是前辈没教好;要么同事“坑”了自己。总能找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质却是能力不足,不愿承担自己的责任。

让这种人解决不良品,不良品还没动一根“毛”,内部责任追究的“战火”早已熊熊然起,结果只会导致各部门内战不休,分散了团体的力星,事情越办越乱。

3.孤芳自赏型

这种人满足于维持现有的品质水平,只要不是大的不良,一点都不着急,不愿改善现状,总以为“神仙来了也不过如此”。

其实质却是故步自封,不求上进,让这种人解决不良品,慢性、数量少的不良品,永远都解决不了。

4.开拓解决型

这种人从不拒绝任何不良品的挑战,一旦发生不良品,不等不靠,想方设法解决不良,看到现有成绩也看到不足,从不停止改善的脚步。

也只有这种人,才真正掌握对付不良品的实战能力。

开拓进取的态度,是作为优秀的管理人员必备的条件之一。

Number 02 .不良处理时注意事项

1.确认不良品发生的现象和程度:

绝不可将来自下面的报告,原封不动地转手向上“倒卖”,让上一级管理人员来替你确认,要自己动手、动眼、动脑。

到现场搞清楚以下项目:

是什么样的不良?有什么现象?

发生率多少?

在哪发生的?在哪些机种上发生?

什么时间发生的?

2.联络相关部门,制定紧急对策

突发性的不良,能够自己处理的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要懂得借助其他部门的力量来解决。

换言之,要懂得叫“救命”,叫得越大声、追得越急,得到的帮助也就越多。

不要厌恶跑腿求人,这本来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许多远离现场的部分,很难体会得到现场的苦衷,你不猛追他们,就别指望能获得帮助。

Number 03 .不良处理的步骤

1.调查原因

同一种不良现象,原因却可以多样的,有的可以借助以往的经验,一眼看穿,有的需要依靠解析手段来找出原因。

分析时,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再现不良现象,尽可能从多方面观察不良现象,如有数据则记录下来。

第二步:调查原因:

模拟法:使用相同组合的生产要素,确认能否导致同一不良现象。

配对法:将生产要素按一定的条件进行组合,确认哪种组合出现相同不良。

排除法:将生产要素逐个进行替换,当替换到不良消失时,多半是该生产要素引发的不良。

对比法:将良品与不良品进行比较,找出其中差别之处,这种差别很可能就是造成不良的原因。

以上这些方法,只不过是将导致不良的生产要素找出,为对策铺垫了基础,但这还不够,还要给予反证才行。

尤其在理论计算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尽可能使用高精度的测试仪器测取数据。

审图、读数时不偏不倚,不人为地改动数据。

运算公式、方程式时,再三确认有无输入错误。

2.拟定对策及实施

当不良原因查明之后,便要进行对策。

不良对策不是简单地下一道加工、选别、修理的指示,而是要制定整体的挽救方法、日程、责任者,通常的处理线索是:

① 以材料为线索,展开对策:

单品材料怎么处理?

半成品怎么处理?

成品怎么处理?

已销售给客户的怎么处理?

以上项目,数量有多少?什么时候开始处理?谁来负责担当?在哪处理?等等都要确定下来。

② 以时间为线索进行对策:

新设定的4M要素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不良品什么时候处理完毕?

良品什么时候能出货?

以上项目,数量有多少?什么时候开始处理?谁来负责担当?在哪处理?等等都要确定下来。

③ 以作业方法为线索,展开对策:

工序内用什么新的作业方法?

QC增添什么新的检查方法?

更改什么规格?

以上项目,数量有多少?什么时候开始处理?谁来负责担当?在哪处理?所有这些都要确定下来。

当发生大量不良品时,甚至要考虑暂停生产,优先处理不良品。

如果不良品的处理费用,远远超过重新制造一台新品的话,那不妨考虑将不良品废弃处理还更好些。

不良品的识别管理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项目,一不小心就会产生二次不良。

3.确认对策效果,防止二次再发

防止二次再发与不良品对策同等重要。不要以为对策后就万事大吉,天下太平。

有的不良品仅靠一次对策还不能绝迹,如果你不再跟进,下次再发,挨骂的可能只有你一个人了!

现场中大大小小的不良品有许多,是不是所有的不良品都要立即进行对策呢?

不是的,只要先抓住占不良率80%的头几位就不错了,而其他小的不良品,可任其“自生自灭”。

总之,在一定意义上说,管理能力就是在解决不良品的过程中得以提升的,管理能力的高低与否,其判定标准之一,就在于不良品是否再出现。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