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在认证行业的这片广阔天地里,每天都在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最近群里热议纷纷,大家讨论着各种机构的情况、合同的陷阱,以及审核员与企业、咨询、前端业务之间的种种纠葛。今天,我也来凑凑热闹,分享一些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
咱们都是从备考的艰辛一路走过来的,通过考试算是这行里唯一能自己完全掌控的环节。一旦过了考试,找机构、实习安排、晋级见证等后续事宜,就如同风筝的线握在了别人手中。就当下的人员供需状况,刚通过考试的新手,通常没什么资本跟机构谈条件,除非您是机构迫切需要的人才。机构的合同基本都是固定格式,一般不会轻易为单人更改。至于合同有没有坑,那得自己瞧仔细、想明白。到现在为止,我还真没碰到过没有违约金和培养费的合同,无论大机构、老机构、新机构还是小机构,都存在这类情况,只是程度有所不同罢了。
这里得特别说明一下,机构都把违约金、培训费的算法,合同年限等规定得明明白白,这能算坑吗?人家都跟您交底了,跳不跳坑,选择权在您自己手里,又没人拿刀架在您脖子上逼您签字。我实在搞不懂,为啥有些人特别在意这些,难道签合同就是为了违约?觉得不合适不签不就得了,都是成年人,自己签的合同,有啥好抱怨的?要是被坑了,多半也是自己当初急于找机构入行,没把合同条款琢磨透。
签完合同,就等着机构安排实习。机构给您实习资源,那就是在培养您,毕竟非亲非故的,人家凭啥把资源给您?可别以为机构是您家开的。实际上,给实习审核员安排实习并非易事。要是都在一个城市还好,费用不大。要是在外地,企业给不给安排住宿、报不报销差旅费都是问题。不报吧,您可能觉得企业小气;报了吧,您进不进组对企业没啥实质影响,所以懂行的企业为免麻烦,可能直接拒绝实习进组,尤其是有咨询公司介入的企业。而且,有的组长也不愿意让实习的进组,有些实习人员特别是从央企或国企出来的小领导,自我感觉良好,摆不正位置。结果,不少人在实习期间就自己打了退堂鼓。作为实习审核员,机构可不会围着您一个人转。签了合同就联系机构要求安排实习,有合适项目机构肯定会及时安排,因为只有您早日转正,才能为机构创造效益。要是没合适的,您催也没用,就算安排了也可能只是累积人日数,实习转正除了需要见证,还得满足 4 次完整体系审核和 15 个人日的要求。
再聊聊咨询和业务。大家都清楚,认证是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事,那为啥会有咨询机构和业务机构呢?主要是大多数企业没法直接对接第三方认证机构,也不清楚认证流程,得靠咨询机构推荐和辅导,帮忙快速建立符合要求的管理体系文件来申请认证。从某种意义上说,咨询机构的存在是合理的。至于业务机构,我了解不多,按字面理解,大概就是拉业务赚差价的。
接下来,讲讲我亲身经历的一些审核故事。先说说审核员这边的事。大家可能听到更多的是企业或咨询机构的情况,审核员的倒不多,可能跟所处圈子有关。有件事发生在几年前,一位审核老师从外地连续审核两家企业并担任组长。第二家企业老板客气,亲自开车去第一家企业接老师。第一家审核结束,组员准备走,组长却磨蹭不走,让老板等了一个多小时。老板有事要先走,提出先接组员,组长自己过去,结果第二天审核,组长要报销路费,其中竟包含去下一家企业的全部路费,且在第一家企业也报了,让人无语。
还有审核期间,审核组来企业,企业准备好酒招待,老师坚决不喝,饭后酒却被抱走,丢尽审核员的脸。再有一次,企业买特产送审核员,审核员还要给亲戚带,让企业买单,企业拒绝后,审核员脸黑。
再讲讲咨询的事。我审核次数不多,上次审核前,我再三跟咨询确认企业资料齐全,结果文审就发现问题,手册几十处要改,咨询改了几回都不对。到企业后,大部分资料缺失,三天审核,咨询一直在补资料,还不对。报销时,说好的餐补企业也没给,真让人恼火。
说了这么多,考不考试,考完找不找机构实习,做不做审核,还得您自己拿主意。审核员这工作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能养家糊口。外出审核费用大多企业报销,没时间花钱。但专职审核员得想想,常年全国跑,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对象能接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