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不懂业务不是QA的“原罪”!

2024-11-20 14:40:15  来源:企业管理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0

前言

不懂业务不是质量管理人员的“原罪”!

企业应明确质量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的角色分工和准确定位。企业还应该建立跨部门沟通机制,促进质量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共同推动企业质量管理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与业务部门合作时,质量管理人员应该更主动地了解业务、熟悉业务,深入地了解业务问题和痛点,再利用自身掌握的质量管理技能,从质量管理的角度帮助业务部门解决问题,帮助业务部门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但是,现在有些企业把质量管理等同于业务管理,要求质量管理人员必须懂业务。有些业务部门甚至因为质量管理人员不懂业务而拒绝配合工作,出现问题时甚至把问题全部归咎于质量管理人员不懂业务上。

这是对质量管理人员核心工作能力的误解,是对质量管理人员错误的定位!

不懂业务并非质量管理人员的“原罪”,也不应成为业务部门拒绝合作的理由。相反,质量管理人员通过专业流程管理技能,能够有效支持业务部门提升管理效率与效果。

一、公司业务条线是多样性的

企业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往往设有多个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涵盖人事、财务、行政、研发、生产制造、市场、销售等多个业务领域。

每个部门都有其独特的业务逻辑、专业术语和运作模式。要求质量管理人员全面掌握这些领域的知识,是非常不现实的。“知识的广度往往以牺牲深度为代价。”因此,期望质量管理人员同时也是业务专家,是不切实际的。

即使是从业务部门转岗到质量管理部门的员工,他们也仅仅是对之前业务比较了解。质量管理部门是针对全公司各管理和业务进行流程化,很难是多个业务领域的专家。

二、要做到“懂业务”并不容易

真正的懂业务不仅仅是掌握基本业务概念,更在于对行业趋势的洞察、市场动态的把握以及具体业务操作的实践经验。

这种深度理解往往需要三至五年的实际业务工作经历,甚至更长时间。对于质量管理人员而言,他们的主要任务在于跨部门协调、流程优化和标准化,而非深入执行某一特定业务。因此,将“懂业务”的标准设定为具备深度业务经验,对于质量管理人员而言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必要的。

三、分工与协作的效率优势

现在,企业管理已经实现高度的分工与协作,企业内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是实现高效运作的基础。

质量管理人员与业务人员的角色定位本就不同,前者专注于质量管理监控与优化,后者则专注于业务执行与创新。两者相互支持,形成合力,而非相互替代。

当质量管理人员能够专注于其专业领域,而业务人员能全身心投入业务时,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将得到显著提升。

四、质量管理人员的核心技能

质量管理人员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质量管理能力,包括流程设计、质量管理优化、质量监控、质量文化建设等方面。

他们需要将业务管理的优秀实践提炼为标准化的流程,确保流程的可重用性、可复制性和结果的可预期性。这要求质量管理人员具备强大的逻辑思维、系统思考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而不是具体的业务知识。

通过质量管理工具和技术,质量管理人员能够识别质量瓶颈,提出改进建议,推动持续改进,从而提升业务运作效率和质量。

质量管理人员还能为业务部门赋能,提升业务部门的质量管理意识和能力。他们通过业务梳理和优化,帮助业务部门简化操作、减少冗余、提升效率。

质量管理人员可以帮助业务部门实现业务质量管理的流程化、标准化、可视化,提高流程执行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此外,质量管理人员还能通过质量培训、质量文化建设等方式,提升业务人员的质量意识,促进质量管理的全员参与,形成持续改进的文化氛围。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