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认证

esd静电防护标准

2025-05-04 10:16:28  来源:ESD认证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0

esd静电防护标准

ESD静电防护标准旨在保护电子元器件、设备和产品在生产、加工、存储、运输等环节中免受静电损害,相关标准及要求如下:

国际标准

IEC相关标准:IEC中主要负责ESD标准的是TC101.其工作范围包括评估静电放电的发生、保留和耗散的测量方法,确认静电放电作用,研究以测试为目的的静电现象模拟方法,规定用于降低或消除静电危害的程序、设备和材料,或控制区域内的设计和操作,评估相应材料上静电放电的发生、保留和耗散,指定测试方法和设备等。主要标准有电子设备防护一般要求IEC61340-5-1.使用指南IEC61340-5-2.封装性能和要求分类IEC 61340-5-3等。还有针对地板、鞋袜、鞋靴与地板、腕带、电离、箱包、服装等产品的实验方法标准,以及人体模型、机械模型的静电感应模拟方法标准,电磁兼容性EMC中的静电放电抗扰实验61000-4-2等。

美国ESD标准:包括控制手册MIL-HDBK-263.控制大纲MIL-STD-1686C,工作站MIL-PRF-87893.包装手册MIL-HDBK-773.标识-储运MIL-STD-129.标识-元器件MIL-STD-1285等电子设备静电控制标准;可密封柔韧性阻隔材料MIL-PRF-81705.导电可密封软塑料薄膜和包装袋MIL-P-82646.电气与电子设备等包装MIL-E-1755.包装、套管和管子内包装MIL-DTL-117等包装标准;以及分级与测试方法MIL-STD-750、MIL-PRF-19500、MIL-STD-883等静电敏感度测试标准。

ANSI/ESD标准:涵盖ESD控制程序,如控制大纲ANSI/ESD S20.20.控制手册ESD TR20.20.符合性验证TR53-01-06.标识ANSI/ESD S8.1.术语ESD ADV 1.0.洁净室ESD TR55.0-01-04.设计测试ESD TR18.0.01-11.工作站ESD ADV 53.1.模拟验证ANSI/ESD SP14.1.不确定性ESD TR 14.0-01-00等;产品包装标准,如表面电阻ANSI/ESD STM11.11.体电阻ANSI/ESD STM11.12.二点电阻测量ANSI/ESD STM11.13.包装袋ANSI/ESD STM11.31.包装材料ANSI/ESD S541.摩擦电荷积累检测ESD ADV 11.2等;工作环境防护标准,如接地ANSI/ESD S6.1.座椅ANSI/ESD STM12.1.工作台面测量方法ANSI/ESD S4.1.工作台面耗散性ANSI/ESD STM4.2.接地机制ESD TR4.0-01-02.电焊/去焊ESD STM 13.1.电烙铁ESD TR 13.0-01-99.100v以下的测量方法和ESD控制ESD TR10.0-01-02.自动取放设备ANSI/ESD SP10.1等;人员静电防护装备标准,如电离ANSI/ESD STM 3.1.定期检验ANSI/ESD SP3.3.测量方法ESD TR3.0-01-02.服装抗静电性能ESD STM2.1.服装标准通则ESD TR2.0-01-00.服装危害ESD TR2.0-02-00等;手套和指套标准,如要求ESD TR15.0-01.测试方法ANSI/ESD SP15.1等;鞋类和鞋类系统标准,如电压测量ANSI/ESD STM97.2.电阻测量ANSI/ESD STM97.1.鞋-脚带ESD SP9.2.抗静电性能ANSI/ESD STM9.1等;腕带标准,如腕带ANSI/ESD S1.1.腕带监测ESD TR 1.0-01等。

国内标准

GB21148-2020:规定了静电防护的相关要求和测试方法,强调了对防静电电阻值的要求,即电阻值应高于100kΩ且小于等于1000MΩ。

GB/T17626.4-2015:我国自主研发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标准,适用于信息技术设备在静电放电干扰下的性能评估。

标准要求内容

生产环境控制

温湿度:生产车间应具备合适的空气湿度和温度水平,通常维持在50 - 70%的相对湿度和20 - 25℃的温度范围内;一级EPA(静电高风险区域)温度可为20 - 28℃,相对湿度45 - 75%,或温度20 - 30℃,相对湿度30 - 70%,且应使区域内静电压控制在100V以下。

地面和工作台面:应选用能够有效消除静电的材料,并通过防静电地板和防静电工作垫进行接地。禁止直接使用木制地板或铺设毛、麻、化纤地毯及普通地板革,天花板及墙壁建议使用抗静电型材料制品,一般情况下允许使用石膏制品或石灰涂料,禁止使用普通塑料制品。

区域标识与管理:防静电工作区应清楚标明区域界限以及警示标志,对仓库ESD防护区域进行明显的区域标识管理,进行ESD区域的人员必须穿防静电工衣。

人员防护

服装与配饰: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应穿戴防静电服装,包括帽子、鞋套、手套等,仓库收到静电服后,需对静电服的静电电压进行检测,标准为抽样5%或不少于2件,检测表面电阻和摩擦后的静电电压,表现电阻应在10⁵ - 10⁹Ω之间且静电电压≤200V,检测条件为温度20 - 30℃,相对湿度25±5%;防静电帽帽檐朝前头发不能露出,防静电帽外后脑部分的头发不能超过防静电衣领外;流动岗位使用防静电手套,固定岗位优先佩戴防静电腕带作业,使用期限一周,污染较少最长不超过半个月,且需定期检测防静电特性。

腕带使用:防静电腕带通过腕带与皮肤的直接接触和静电线接地的方式,将人体皮肤表面静电泄放掉,由松紧圈和接地组件构成,需进行标识管理,按所属员工的工号进行编号,检测标准为松紧圈的体积电阻率≤100Ω,皮肤的静电压<200V,该电阻阻值为10⁶Ω,静电腕带扎于手腕或脚腕处,与静电报警器连接,腕带接地采用插头、插孔的连接方式,应避免使用鳄鱼夹的接地方式,每次开工前,每位操作人员都应自检防静电腕带及静电报警器是否正常,做好记录,只有测试合格,才可以进入静电敏感区域工作。

培训与操作规范:应对从事处理或接触静电放电敏感物件的工作人员提供初级和周期性的有关静电放电提示和预防的培训;接触SMD元器件时,戴上防静电指环或指套,外来人员进入现场,未采取防静电措施,不得接触元器件。

设备和工具

接地要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工具应具备良好的接地装置,以消除静电的积累和传导。防静电系统必须有独立可靠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一般应小于10欧姆,埋设与检测方法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防静电底线不得接在电源零线上,不得与防雷底线共用,使用三相五线制供电,其大地线可作为防静电底线(零线和地线不得混接),接地主干线截面积应不小于100平方毫米,支干线截面积应不小于6mm²,设备和工作台的接地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25mm²的多股敷塑导线,接地线颜色以黄绿色线为宜,接地主干线的连接方式应采用钎焊,防静电设备连接端子应确保接触可靠,易装拆,允许使用各种夹式连接器。

工具与包装:采用防静电材料制作的容器和包装,以保护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静电影响;非ESD(防静电)的材料不允许和ESSD(静电敏感器件)混放,持拿ESSD,应持外壳两端,严禁人手触及引脚或接线片,特别是空悬的输入端,使用电动批,只能用有接地线的低压直流电动批,手工焊接采用防静电低压恒温烙铁,所有元器件的操作都必须在静电安全工作台上进行,凡进入防静电工作区的元器件都必须按防静电要求来对待,未采用防静电包装的SMD(Surface Mounted Devices,表面贴插器件)器件不得进入生产现场,对没有防静电包装的元器件,应该在消除静电后再进入静电工作现场,在重要的操作工位上要配备监视器,以随时检测腕带是否处于正常状态,某些元器件要清洗时,不可使用塑料刷子,必须用防静电刷子清洗,操作现场所有必须使用的不具备防静电功能的工具、夹具、设备仪器等,都应放在防静电桌(台)垫上,禁止重复使用器件包装管包装元器件。

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阶段,应考虑到产品使用环境和目标用户,采取相应的防静电措施,例如在电子元件内部添加防静电保护装置,采用静电放电设计和防护电路等,以提高产品的抗静电能力。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