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工厂

绿色的工厂认证要求

2025-06-03 09:24:30  来源:绿色工厂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0

绿色的工厂认证要求

绿色工厂认证要求主要包括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要求,以下为具体说明:

基本要求

合法合规:企业需依法设立,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近三年(含成立不足三年)无较大及以上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禁用淘汰类工艺设备,生产工艺需符合《国家清洁生产标准》或行业先进技术目录要求。

最高管理者承诺:工厂的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在绿色工厂方面的领导作用和承诺,设有绿色工厂管理机构,开展中长期规划及年度目标、指标和实施方案,传播绿色制造概念,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并考评。

利益相关方承诺:提供社会责任报告证明,企业需每年编制并公开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或绿色低碳发展报告,披露绿色发展目标、措施和绩效。报告可参考相关披露准则(如《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

绿色采购:需建立供应商选择、风险分级、绩效评价机制,优先采购环保产品。建立供应商绿色绩效评价机制,采购目录中节能/节水/低碳产品占比≥30%。

管理体系:必须通过质量(GB/T 19001)、环境(GB/T 24001)、能源(GB/T 23331)、职业健康安全(GB/T 45001)四大体系认证,且符合国际标准。

碳核算与报告要求: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标准GB/T 32150/32151系列对其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核算和报告,确保核算边界与能源消耗统计边界一致(如生产系统、辅助系统、附属系统),确保数据可比性。

技术设备与工艺要求:禁止使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设备及工艺。近三年新增用能设备需达国家强制性能效标准2级水平。

评价指标要求

基础设施

建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遮阳等措施,宜采用钢结构建筑和金属建材、生物质建材、节能门窗、新型墙体和节能保温材料等绿色建材,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优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外窗气密性等参数,降低厂房内部能耗。新建、改建和扩建时,根据规模生产的特点多采用一次规划、分期实施,厂房分期建设、设备分期采购,产品分期投入的方式以满足生产和企业发展的要求,总体工艺设计应充分考虑分期衔接,实现投资的技术经济合理性、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预留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应用场地和设计负荷,考虑与所在园区产业耦合度高,充分利用园区的配套设施。

设备设施:注重设备能效的先进性以及计量设备的完善性,环保处理设施的匹配性。

照明: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优化窗墙面积比、屋顶透明部分面积比,不同的场所的照明应进行分级设计,公共场所的照明应采取分区、分组与定时自动调光等措施。

能源资源投入

能源投入:工厂宜做好能源选取的规划,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充分利用供能系统余热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可以优化生产工艺、多能源互补供能等方式,降低非清洁能源的使用率,重视自主创新,推进制造装备的节能改造。

资源投入: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减少有害物质使用,积极利用回收料、可回收材料。

产品: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要体现绿色理念,注重产品的环保性能,减少产品中有害物质的使用,对产品进行生态设计评价。材料的选用上、种类要集中,可回收程度高;采用标准化设计,提高产品的使用周期;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对碳足迹进行跟踪等。

环境排放: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固体废弃物、噪声污染、温室气体等的排放,确保相关指标达到绩效标准。如容积率、单位产品废气产生量、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等相关指标要达到相关绩效标准等。

绩效:依据绿色工厂评价通则中的方法,计算或评价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方面的绩效。2025版标准整合为五个一级指标(能源低碳化、资源高效化、生产洁净化、产品绿色化、用地集约化),下设14个二级指标,并分类为正向/逆向、定量/定性四类,新增多项关键指标:

能源低碳化(指标占比30%):包括但不限于能源消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等指标。

资源高效化(指标占比30%):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消耗强度、原材料利用率、再生材料使用率、取水强度、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指标。

生产洁净化(指标占比16%):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工艺和设备、绿色低碳改造升级、主要污染物产生或排放强度等指标。

产品绿色化(指标占比16%):包括但不限于绿色设计、产品碳足迹、产品可回收利用率等指标。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