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质等级与核心分类
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是企业承接国家涉密项目的法定准入资格,分为甲级和乙级两个等级,覆盖8 大业务类别。甲级资质单位可承接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项目,乙级资质单位可承接机密级、秘密级项目。具体业务类别包括:
总体集成:覆盖涉密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全流程,甲级要求近 3 年信息系统集成收入不少于 4 亿元,乙级不少于 5000 万元。
系统咨询:提供涉密系统的方案设计与安全评估,甲级需近 3 年咨询收入 3000 万元以上,乙级需 400 万元以上。
软件开发:涉及涉密软件的研发与部署,甲级需近 3 年软件开发收入 8000 万元以上,乙级需 1200 万元以上。
安防监控:涉密场所的视频监控与入侵防护,甲级需近 3 年安防收入 3000 万元以上,乙级需 500 万元以上。
屏蔽室建设:电磁屏蔽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甲级需具备自主研发屏蔽产品的能力,乙级需满足基础技术条件。
运行维护:涉密系统的日常运维,甲级需近 3 年运维收入 3000 万元以上,乙级需 500 万元以上。
数据恢复:涉密数据的应急恢复与修复,甲级需近 3 年数据恢复收入 1000 万元以上,乙级需 300 万元以上。
工程监理:涉密项目的全程监理,甲级需近 3 年监理收入 3000 万元以上,乙级需 500 万元以上。
二、甲级与乙级资质核心差异
维度 | 甲级资质 | 乙级资质 |
---|---|---|
业务范围 | 可承接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项目,全国范围内有效。 | 仅限机密级、秘密级项目,限于注册地省级区域承接业务。 |
资本要求 | 注册资本不少于 3000 万元(总体集成类),外资间接持股比例≤20%。 | 注册资本不少于 1000 万元(总体集成类),外资间接持股比例≤20%。 |
人员配置 | 总体集成类需 200 名员工(160 人社保满 1 年),含 6 名计算机高级职称人员。 | 总体集成类需 80 名员工(64 人社保满 1 年),含 2 名计算机高级职称人员。 |
场所要求 | 涉密业务场所面积≥100 平方米,需配备 BMB25-2021 三级屏蔽设备。 | 涉密业务场所面积≥50 平方米,需符合基础屏蔽标准。 |
项目经验 | 近 3 年需完成 3 个 1000 万元以上项目(总体集成类)。 | 近 3 年需完成 1 个 500 万元以上项目(总体集成类)。 |
三、2025 年政策重点调整
运行维护资质强制化
所有开展涉密系统运行维护业务的单位(机关内设机构除外)必须取得运行维护资质,取消总体集成、软件开发类单位自动承接运维的权限。
外资穿透计算规则
外资间接持股比例需穿透至最终受益人,一致行动人股份合并计算,确保外方合计持股≤20%。
乙级资质跨省限制取消
乙级资质单位无需备案即可跨省承接机密级、秘密级项目,简化业务拓展流程。
资质续期流程优化
资质到期前 3 个月需提交延续申请,重新取证周期可能延长,建议提前半年启动准备工作。
四、申请条件与材料清单
基础门槛
企业依法成立满 3 年,无犯罪记录及失信行为,法定代表人及核心人员为中国国籍。
涉密业务场所为自有产权或租赁期≥3 年,甲级面积≥100 平方米,乙级≥50 平方米,需配备国产化涉密计算机、红黑电源隔离装置等设备。
关键材料
近 3 年业绩合同(需脱敏处理)、验收报告(需甲方盖章并注明密级)。
人员社保记录、高级职称证书、《无海外关系声明》。
保密管理制度文件(涵盖人员、设备、信息全流程)。
五、行业应用与价值
市场准入
获得资质后可参与政府、军工、金融等领域的涉密项目投标,甲级资质单位可直接参与国家级绝密项目。
技术壁垒
资质要求企业具备信息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核心技术能力,显著提升市场竞争力。
合规保障
通过资质审查可系统完善保密体系,降低数据泄露风险,符合《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