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8317认证

一文读懂 ISO 8317 儿童安全包装防童认证范围

2025-08-16 08:13:12  来源:iso8317认证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0

一文读懂 ISO 8317 儿童安全包装防童认证范围

在当今全球化市场中,产品安全尤其是儿童安全成为重中之重。对于众多企业而言,了解 ISO 8317 儿童安全包装防童认证范围,是确保产品合规上市、保障消费者权益的关键。不少企业因对该认证范围认识模糊,导致产品在进入市场时受阻,面临召回、罚款等风险。今天,我们就来全面解析 ISO 8317 儿童安全包装防童认证范围,为企业排忧解难。

ISO 8317 认证的核心概述

ISO 8317 认证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专注于产品包装的防儿童开启性能。其核心目的是防止 42 至 51 个月大的儿童误开或意外开启产品包装,接触潜在危险和有害物质,保障儿童健康安全;同时兼顾 50 至 70 岁老年人正常使用包装的便利性。该认证标准详细规定了相关测试程序与判定准则,是产品安全包装领域的重要国际规范。

ISO 8317 认证适用的包装类型

各类瓶型包装

  1. 塑料瓶: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的塑料瓶,如盛装儿童药品的塑料瓶,若未通过 ISO 8317

认证,儿误开误食风险极高。只有符合认证要求,才能确保在正常使用中有效防止儿童开启。[插图 1 提示词:各类待认证的塑料瓶,包括药品塑料瓶、化妆品塑料瓶,展示不同形状、大小和用途的塑料瓶]

  1. 玻璃瓶:常见于酒类、酱料、保健品等产品包装。以葡萄酒玻璃瓶为例,若带有可重新封闭的包装结构,当面向国际市场销售时,可能需要通过 ISO 8317 认证,以满足对儿童安全防护的要求。
  1. 挤压瓶:像洗手液、沐浴露、番茄酱等常用的挤压瓶包装,在国际市场流通时,若涉及儿童安全风险,也需符合该认证标准。例如,儿童可能会因好奇挤压装有清洁用品的挤压瓶,若产品具有 ISO 8317 认证,则能降低此类风险。

金属盒与纸盒包装

  1. 马口铁盒:常用于包装饼干、糖果、茶叶等产品。若此类马口铁盒包装在正常使用中可能被儿童接触,且内装物品对儿童有潜在危害,如含有干燥剂的食品马口铁盒,就需要进行 ISO 8317 认证。[插图 2 提示词:不同规格、用途的马口铁盒,如装饼干的马口铁盒、装茶叶的马口铁盒]
  1. 纸盒:药品纸盒包装是典型代表。许多药品的纸盒包装带有可重新封闭的翻盖或插舌结构,为防止儿童误开药品纸盒,接触药品造成伤害,此类纸盒包装往往需要通过 ISO 8317 认证。

其他包装类型

  1. 拉链包装袋:在食品、日用品包装中较为常见,如零食拉链袋、小型化妆品拉链袋等。若包装内产品对儿童存在潜在危险,如含有小零件的玩具收纳拉链袋,为保障儿童安全,可能需通过 ISO 8317 认证。[插图 3 提示词:不同材质、大小的拉链包装袋,包括食品拉链袋、日用品拉链袋]
  1. 按压盒:常用于包装面霜、药膏等产品。以儿童面霜按压盒为例,为防止儿童误开接触面霜成分,符合 ISO 8317 认证标准十分必要。

特殊情况与特殊产品的认证考量

一次性使用包装

虽然 ISO 8317 主要针对可重新封闭包装,但对于某些一次性使用包装,若其在丢弃前可能被儿童接触并存在安全风险,也可能需要参照相关标准进行评估。例如,一些一次性的药品单剂量包装,若其开启方式简单,儿童容易模仿打开,即使是一次性使用,也可能需考虑儿童安全防护因素。

特定行业产品包装

  1. 药品包装:药品对儿童的潜在危害极大,几乎所有药品包装,无论瓶装、盒装还是其他形式,只要面向国际市场,尤其是欧盟等对儿童安全包装要求严格的地区,都大概率需要通过 ISO 8317 认证,以确保药品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会被儿童轻易开启。
  1. 化学产品包装:像清洁剂、农药、油漆等化学产品,其包装若可重新封闭且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可能被儿童接触,为防止儿童因误开包装接触化学物质而造成伤害,通过 ISO 8317 认证是必不可少的。

ISO 8317 认证范围的重要性与影响

明确 ISO 8317 认证范围,对企业、消费者和社会都意义重大。对于企业,符合认证范围要求,可顺利进入国际市场,提升产品竞争力,减少因包装安全问题引发的法律纠纷和经济损失。对于消费者,尤其是有儿童的家庭,认证范围内的产品包装能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降低儿童意外伤害风险。从社会层面看,广泛推行 ISO 8317 认证,有助于提升整体产品安全水平,营造更安全的消费环境。

如果您的企业涉及上述范围内的产品包装生产与销售,不要犹豫,立即行动起来。深入了解 ISO 8317 认证要求,积极准备相关资料,按照认证流程申请认证。让您的产品凭借符合国际标准的安全包装,赢得市场认可,为儿童安全保驾护航,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商业价值。童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