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产品认证在哪个部门办理?2025 年最新主管机构、流程及行业指南
随着 “双碳” 战略的深入推进,绿色产品认证已成为企业抢占市场先机的重要抓手。许多企业在转型绿色发展过程中,首先会遇到 “绿色产品认证在哪个部门” 的疑问。2025 年全国 “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宣传周” 的启幕,不仅带来了第五批认证实施规则的政策干货,更明确了各部门在绿色产品认证体系中的职责分工。本文将详细解析绿色产品认证的主管部门、2025 年最新认证流程及行业实践要点,为企业提供全面指引。
绿色产品认证主管部门及职责分工
绿色产品认证体系采用 “国家统筹、部门协同、地方落实” 的多层次管理模式,不同部门在认证全流程中承担着不同职责。
市场监管总局:统筹规划与政策制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是绿色产品认证的最高主管部门,负责统筹推进全国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建设。其核心职责包括制定绿色产品认证的总体政策框架、发布认证目录(截至 2025 年已累计发布 122 项),以及指导全国认证工作的开展。在 2025 年 9 月举办的全国 “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宣传周” 上,市场监管总局明确提出要强化认证效能,服务 “双碳” 目标,进一步夯实了其在绿色产品认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国家认监委:实施规则制定与认证监管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 “国家认监委”)作为市场监管总局下属机构,具体负责绿色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的制定与修订。2025 年 9 月,国家认监委发布第 17 号公告,新增照明产品、物流周转箱等 9 项绿色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并修订了卫生陶瓷、家具等 7 项规则,为不同行业的认证工作提供了统一技术规范。此外,国家认监委还负责审批认证机构资质,对认证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确保认证结果的公信力。
认研中心:技术支撑与能力建设
市场监管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简称 “认研中心”)是绿色产品认证的重要技术支撑单位。该中心牵头编写《绿色产品认证 “一本通”》等实用工具,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和技术指导;同时作为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组秘书处,支撑碳足迹认证制度的落地实施。在 2025 年宣传周期间,认研中心还联合中国招标投标协会发起 “绿色采购・认证采信” 倡议,推动认证结果的市场应用。
地方市场监管局与行业主管部门:协同推进与落地实施
地方层面,绿色产品认证工作由各级市场监管局牵头,联合住建、工信、生态环境等行业主管部门协同推进。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当地市场监管局联合住建局、工信局成立绿色建材认证推广工作组,形成市县两级联动格局,全市获证企业数及证书数量均居全省首位。唐山市则通过 “政策 + 产业 + 金融” 模式,为 127 家绿色建材企业提供 159.92 亿元绿色信贷支持,推动认证成果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2025 年绿色产品认证实施流程与材料要求
绿色产品认证遵循统一的实施规则,但不同行业产品的具体要求存在差异。以下为 2025 年最新认证流程及通用材料清单。
认证前准备:政策研究与能力建设
企业在申请前需完成两项核心工作:一是深入研究国家认监委发布的最新实施规则,明确产品所属类别对应的标准(如家具产品需符合 GB/T35607—2024 标准);二是优化生产工艺,确保满足全生命周期环保要求,例如混凝土企业需保证再生骨料掺量不低于 30%。建议企业结合《绿色产品认证 “一本通”》开展自查,提前解决潜在问题。
正式申请:机构选择与材料提交
企业需从国家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中选择服务方(如中环联合认证中心等),并提交以下材料:
- 基本资质文件:营业执照、排污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批复等
- 技术文件:产品工艺流程图、关键原材料备案清单、型式检验报告(需 CMA 资质机构出具)
- 管理体系证明:GB/T19001(质量)、GB/T24001(环境)、GB/T45001(职业健康)三体系认证证书
- 专项材料:近一年环境监测报告、能源消耗台账等
不同行业有特殊要求,如水性漆家具企业需额外提供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检测报告,绿色建材企业需准备生产设备维护记录等。
审核与获证:资料审查、现场核查与证书颁发
认证机构收到申请后,将按流程开展:
- 资料审核:检查材料完整性与符合性,提出补充修改意见;
- 现场核查:重点考察环保设施运行、生产过程控制等情况,如唐山企业需接受节能降耗措施检查;
- 产品检测:抽样检测环保指标与性能指标,如建材的放射性核素限量、家具的 VOC 含量等。
通过审核后,认证机构将在 15 个工作日内颁发证书,企业可在产品包装、宣传中使用绿色产品标识。
证后管理:年度监督与证书更新
绿色产品认证证书有效期为 3 年,期间认证机构每年开展监督审查,包括现场检查和产品抽检。企业需注意:
- 证书到期前 6 个月可申请续展,流程与初次申请类似;
- 产品工艺或标准发生变更时,需及时向认证机构申请变更审核;
- 违反认证要求可能面临警告、暂停或撤销证书的处罚。
重点行业认证动态及地方办理差异
不同行业的绿色产品认证积极性与地方政策支持存在显著差异,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企业提高认证效率。
高积极性行业的认证特点
家居建材行业是绿色产品认证的主力军,2025 年中央财政对绿色建材比例要求提升至 40%,获证企业工程中标率比未认证企业高 58%。以唐山市为例,全市 40 家绿色建材企业拥有 103 张证书,东方雨虹等企业通过认证实现产品能耗降低 20.13%,年销售产值达 12.7 亿元。
电子电器行业因消费者环保意识提升,认证需求持续增长,获证产品销量增速显著高于未认证产品。食品行业则通过认证彰显安全品质,如内蒙古特羊牧业的沙棘汁饮品通过认证后附加值大幅提升。
地方特色推进模式
福建省推行 “政策引领 + 部门协同 + 金融支持” 模式,将绿色产品认证纳入《质量强省建设纲要》,为 127 家企业提供绿色信贷 159.92 亿元。泉州市创新性成立绿色建材认证推广工作组,联合方圆认证、东南认证等机构开展专项培训,覆盖 2500 多家次企业。
江西省南康区针对家具产业出台专项政策,对完成水性漆工艺替代的企业给予认证奖补,明确申请需经乡镇政府、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多部门联合确认。这种 “先整改后认证” 的模式有效提升了认证质量。
碳足迹认证试点联动
2025 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第一批 17 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专用实施规则》,晋江纺织品、宁德锂电池等纳入全国试点。企业可关注:
- 碳足迹认证与绿色产品认证的协同效应,部分检测结果可共享;
- 参与试点的企业在政府采购中可能获得额外加分;
- 认研中心编写的《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 “知识会”》可作为参考工具。
地区 |
特色政策 |
重点支持行业 |
服务机构 |
福建泉州 |
市县两级联动工作组 |
纺织服装、水暖卫浴 |
方圆认证、东南认证 |
河北唐山 |
绿色信贷支持 |
玻璃、装配式建筑 |
本地认证机构技术专家组 |
江西南康 |
水性漆企业奖补 |
木家具及配套产品 |
第三方认证机构 + 多部门联合审核 |
常见问题解答:绿色产品认证的关键疑问
绿色产品认证与节能产品认证有何区别?
两者分属不同体系:绿色产品认证由市场监管总局统筹,覆盖全生命周期环保性能;节能产品认证侧重能源效率指标,实施规则由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制定。部分产品可同时申请两种认证,如节能家电可通过绿色产品认证进一步彰显环保优势。
跨省经营企业如何选择认证机构?
认证机构为全国性资质,企业可自主选择任意一家获批机构。建议优先考虑:
- 熟悉本行业标准的机构,如建材企业可选择国家建材评价中心;
- 在企业所在地有分支机构的机构,便于现场核查;
- 参与过行业标准制定的权威机构,如认研中心技术支撑的认证机构。
国际市场对绿色产品认证的认可度如何?
我国绿色产品认证正推进国际互认,远景赤峰绿色氢氨项目获法国必维集团可再生氨认证,成为全球首个获此认证的绿氨产品。企业出口时可关注:
- 欧盟 REACH、法国 A + 级 VOC 标签等国际标准与我国认证的衔接点;
- 参与碳足迹认证试点有助于符合国际低碳贸易要求。
结语:把握绿色认证机遇,抢占发展先机
绿色产品认证在哪个部门办理的答案已清晰呈现 —— 以市场监管总局为核心,国家认监委、认研中心及地方各部门协同推进的体系为企业提供了明确指引。2025 年第五批实施规则的发布和碳足迹认证试点的推进,标志着我国绿色产品认证体系进入新阶段。
企业应抓住政策机遇,结合所在行业特点和地方支持政策,有序推进认证工作。通过绿色产品认证不仅能提升市场竞争力,更能为 “双碳” 目标实现贡献力量。建议企业密切关注市场监管总局及地方部门的政策动态,借助《绿色产品认证 “一本通”》等工具,让认证过程更高效、成果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