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评级由哪里出具?一文读懂合规机构与选择逻辑
在招投标入围、银行融资授信、商业合作洽谈等场景中,企业信用评级由哪里出具直接决定评级结果的认可度与效力。不少企业因选错出具机构,导致评级报告被拒收,错失合作机会。本文结合 2019 年《信用评级业管理暂行办法》及 2025 年最新监管要求,梳理出具机构类型、场景适配规则及辨别技巧,助力企业精准选择合规出具方。
一、企业信用评级核心出具机构类型(附资质与分工)
根据监管主体与业务范围,企业信用评级出具机构主要分为三类,覆盖 “合规信用评级机构查询”“官方认可评级出具方” 等长尾需求:
|
机构类型 |
机构性质 |
代表机构 / 管理部门 |
出具报告特点 |
适用场景 |
|
官方背景机构 |
监管部门或事业单位下属 |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地方信用信息中心 |
侧重基础信用记录,数据源自官方数据库 |
政府项目投标、政策性融资 |
|
市场化第三方机构 |
备案制社会中介机构 |
中诚信、联合资信、东方金诚(均获央行备案) |
评级维度全面,含财务、经营、行业分析 |
商业融资、供应链合作、债券发行 |
|
行业专属机构 |
行业主管部门授权机构 |
住建部认可的建筑信用评级机构、海关总署合作机构 |
贴合行业特性,侧重专业资质与合规性 |
行业资质升级、垂直领域招投标 |
1. 机构监管与备案要求(合规核心)
根据央行等四部门规定,所有出具评级报告的机构需满足两大条件:
- 完成央行省一级派出机构备案,提交股权结构、高管资质、内控制度等 9 类材料;
- 评级项目组长需具备至少 3 年信用评级业务经验,组建专业项目组开展工作。
未备案机构出具的评级结果均不具备法律效力,这是判断 “企业信用评级出具方合规性” 的关键标准。
二、不同场景下的评级出具方选择指南
企业需根据具体用途选择出具机构,避免 “报告有效但不适用” 的问题,以下为三大高频场景的适配方案:
1. 招投标场景:优先 “官方备案 + 行业认可” 机构
- 政府招投标:需选择发改委或行业主管部门(如住建部、财政部)公示的合格机构名单内企业,报告需标注 “招投标专用”;
- 商业招投标:优先选择央行备案的第三方机构,需提供机构备案编号供招标方核查。
例:建筑企业参与市政工程投标,应选择住建部《建筑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认可的行业专属机构出具报告。
2. 融资贷款场景:区分融资类型适配机构
|
融资方式 |
推荐出具机构类型 |
核心要求 |
|
银行贷款 |
央行备案的第三方机构 |
需与放贷银行有合作记录,评级方法符合银行标准 |
|
企业债券发行 |
证监会认可的评级机构 |
需具备债券评级专项资质,全程合规披露评级过程 |
|
政策性融资 |
官方背景机构(如征信中心) |
报告需包含政府补贴、政策适配性分析 |
3. 国际贸易场景:侧重 “跨境认可” 机构
- 出口企业:选择获海关总署备案或国际评级机构合作的本土机构(如联合资信与惠誉合作机构);
- 外资合作:需提供出具机构的国际资质证明,部分国家要求报告经当地监管部门认证。
三、合规出具机构的辨别技巧(避坑指南)
企业可通过 “三查” 确认出具方合规性,覆盖 “虚假评级机构识别” 长尾需求:
- 查备案资质: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在 “信用评级业管理” 栏目查询备案机构名单,输入机构名称即可验证;
- 查人员资质:要求出具机构提供项目组长的从业年限证明及备案编号,可通过行业协会官网核查;
- 查信息披露:合规机构需公开评级方法、模型及关键假设,拒绝披露的机构存在评级公正性风险。
警惕三类无效出具方
- 未在央行备案的 “咨询公司”“商务公司”,常以 “快速出证”“低价评级” 为噱头;
- 仅提供 “信用证书” 无正式评级报告的机构,证书无法替代结构化评级分析;
- 内部信用评级部门(如集团内部风控部),其结果仅内部使用,不得对外提供。
四、常见问题解答(覆盖 “评级出具方相关疑问”)
- 问:企业信用评级可以由银行出具吗?
答:不可以。银行仅能提供企业征信报告(反映信贷记录),无权出具信用评级报告,需由独立第三方备案机构出具。
- 问:境外机构能为国内企业出具信用评级吗?
答:需先依照我国规定申请境内业务资质,未获批前出具的报告不被国内机构认可。
- 问:评级报告出具后可以变更机构重新评级吗?
答:可以,但需向新机构完整提供历史评级资料,新机构需披露评级差异原因,避免 “选择性评级”。
五、总结:选对出具方是评级有效的核心
企业信用评级由哪里出具的答案,本质是 “用途决定类型,合规决定效力”。官方背景机构适配政策场景,市场化机构适配商业需求,行业专属机构适配专业场景。企业在选择前需明确核心用途,通过 “查备案、查资质、查适配性” 三重验证,确保评级报告既合规又适用,为招投标、融资等场景提供有效信用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