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专利

专利运营出路探讨——建立以技术为主线的“半开环式”资源配置

2022-04-27 13:27:25  来源:商标专利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12

当前,中美贸易战已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和世界第二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实力竞争,也是科技硬实力的竞争。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产权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焦点,在提高创新能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知识产权运营的概念非常火爆,一提到知识产权运营,映入大家脑海的都是知识产权证券化、质押融资、专利包交易、许可转让等和知识产权直接相关的业务。
那什么是知识产权运营?一般来讲,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人和相关市场主体优化资源配置,采取一定的商业模式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商业活动。通俗而言,知识产权运营可理解为由“知识产权”变为“知识产钱”,由权变钱的过程。
以专利为例,专利运营的概念最早源于2014年4月22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企业专利运营指南》,最早该《企业专利运营指南》将〔专利运营〕界定为“通过对专利或专利申请进行管理,促进专利技术的应用和转化,实现专利技术价值或者效能的活动。”
我国知识产权运营处于起步阶段,可行的商业模式或盈利模式并不明晰,多靠政府的资金、物质、项目投入维持基本生存,各个平台和机构把政府本来拿来做“种子”的资金当成“粮食”给吃掉了。知识产权运营是个花钱的行当,靠政府扶持难以持续,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逐步走向市场化、企业化,但只需要一个过程。但是为何这么多年来专利运营在政府、企业、产业、金融各方的努力下都没有做起来呢?
段正纯先生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拿着专利做专利,没有形成各方互动,没有找到本质源头,没有形成以技术为主线的闭环式资源配置和运营!
应该怎么做?
从事知识产权工作和技术转移工作多年的笔者发现,好的专利永远离不开好的技术,好的技术离不开产业,产业做好离不开规模化,产业规模化的发展又离不开各方资本的助力。但是,在这个闭环中,不能脱离开这些中间环节直接把专利和资本对接,要做成“伪闭环式”的结构。如图所示。
专利运营出路探讨——建立以技术为主线的“半开环式”资源配置
结合上图,专利运营有以下几种路径可做尝试:
路径1,研究机构、高校-企业:对应的运营模式一般为技术入股,转让。
路径2,许可企业-企业:战略合作,交叉许可,兼并(发生在企业和企业之间的转让相对较少,除了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互相转让)
路径3,个人-企业:许可,转让,人才引进。
如果加入金融机构、信托机构等中间资本方,模型会变得更加复杂,但是基本逻辑还是一样。以上的几种路径实现,应该是基于市场内生的对专利以及创新的需求。
另外,在专利运营的过程中,企业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经营、获利,不要把诉讼获利排在太重要的位置上。因为,专利作为竞争的手段和工具,必要时候拿出来是可以的,但是让一个企业没事出去打几个官司,频率太高,内耗也会变大,往往官司赢了,失去了市场。
正如前重庆市市场黄奇帆最近说“发达国家,研发费的20%左右集中在基础性的、核心的、高科技的研发方面,也就是我们说的核高基。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国家去年核高基领域的研发费总投入,仅仅是我们全部研发费的5%,意思就是我们22,000亿的研发费,实际上只有1100亿投在核高基上。大家这么想一下,核高基投入不足,也就形成我们的短板。”
所以结合上述分析,我认为,专利运营乃至知识产权运营的主要目的应该是避免为了专利而专利,应该以专利作为工具,最大程度上发挥其在核高基技术上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为产业和规模化服务;进而再把专利作为杠杆用资本加持,反向促进产业的发展,最终促进科技和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原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于2020年11月13日在“2020中国未来独角兽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2、知识产权运营实务》,2020年4月,识产权出版社出版,作者: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