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四川有那么一个地方
广汉,三星半月数千载,
风格神秘的青铜和黄金纵目面具
神秘莫测的黄金权杖
通天通地的青铜神树
3000多年前的丝绸
它们根植大地对话苍穹
可能改写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
.......
35年前,三星堆“一醒惊天下”,此次新发现的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中,已有4座发掘至器物层,目前共出土了500余件重要文物,包括金面具残片、鸟型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玉琮、玉石器等不同类型。
相比于1986年的仓促发掘,考古工作者目前对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展开前期考古发掘,部分器物坑进入文物提取阶段,预判出土的文物将媲美30多年前的1、2号坑,并且具有此前1、2号坑不曾出现过的器物,此次考古发掘广泛运用多学科、最新科技研究技术和方法树立了我国考古工作新的里程碑。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国共有34个顶级科研单位投入到此次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中,共同开展10项科技考古、8项文物保护方面的研究。那么本次发掘中,到底用了哪些专利技术呢?
一、考古大棚
三星堆遗址白色的考古大棚是数个装满了各类先进仪器的透明考古舱,身着白色防护服的考古工作者正紧张忙碌着。考古舱旁,应急检测分析实验室、微痕物应急保护室等各类实验室整齐排列,宛如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与人们对“田野考古就会日晒雨淋”的固有印象大相径庭。
二、3D打印的防护膜
在铺满了象牙、青铜器的3号“祭祀坑”考古舱中,考古工作者正趴在操作平台上,小心地为坑中还未发掘出土的文物盖上防护膜,避免它们因湿度不够被氧化。
使用3D扫描仪还可将文物以及其周边的信息数据进行搜集,然后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一模一样的石膏模型。用这个打印出的石膏模型制作了贴合严密,保护性强的硅胶保护套,将保护套贴合在文物上后,再使用套箱的方式提取文物。
三、光谱分析技术
4号坑灰质层出来之后,我们采用了多种光谱技术,比如说高光谱多光谱,光谱技术在4号坑的灰质层,它里面的包含物有没有分层进行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观察。
四、考古应急保护平台
考古应急保护平台,是集合了文物考古发掘、文物认展、信息技术、环境监测、环境的调控、支撑系统等多个多项技术,到现在为止我们也申请了多项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