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专利

和毕业生抢工作无法判断面试是否凉了,商标圈表示可能离职原因不讨喜……

2022-05-03 14:43:36  来源:商标专利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6

昨天,#怎么判断面试是不是凉了# 登上热搜,有不少网友表示,让回去等通知结果,或是说他们再考虑考虑的,大概率是凉了。

这个热搜话题让蜗牛纳想到上个月,那一条同样登上热搜榜的有趣的话题——

当时有六万多网友参与该话题的讨论,可以说大家聊得相当兴奋。

虽然这段时间是应届生们找工作的高峰季,但同时也是离职人员找新工作的好时机。如此也难怪之前会出现某招聘APP崩掉的事情了,合着是因为找工作的人太多造成的。

就算自己的简历成功被HR注意了,然后被邀请面试,但能否成功还是要看这个面试过程。

若是找的第一份工作也还好,面试官通常只需要了解应聘者是否符合自家公司的岗位要求;若是跳槽的来找新工作,那么面试官还需要再了解对方的离职原因,若理由站不住脚的话,也许不会考虑录用面试者。

图源 Pixabay

很明显,这是一个让不少跳槽者感到非常矛盾且有难度的事情。从求职者角度来说,离职的原因不外乎这样几种:钱少、离家远、没前途、人际关系的危机等等。虽然面试官也知道这些都是非常客观和现实的问题,不能因为这些原因而否定这个人。但是从公司角度出发,面试官会很担心一旦雇佣了这位应聘者,将来有一天对方会用同样的方法来对待自己的公司。所以,这个问题回答的关键,就是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既要表达合情合理的离职原因,又要隐藏自己对先前职位的不满情绪。

蜗牛纳看微博上有很多网友分享自己的面试经验,尤其在被问到离职原因时,应该说些什么能为自己加分。

其实,说来大家可能不信,在咱们商标圈里就有关于离职原因的解答。蜗牛纳找了一部分“因为…”开头的商标,找新工作的朋友们或许可根据以下关键词说明离职原因。

例如:在外工作期间一直牵挂老家的发展,回来也是想运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家乡发展尽一份力。

例如:有关注到贵公司曾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行动中,还捐赠过一些屋子,是个非常很有爱心的企业,且人性化的管理符合我对工作环境的预期,我也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贵公司的创始人是我学习榜样,而且我们都是不满足于现状的人,也同样认为年轻人不应该满足于安乐的环境,应该随时具有努力和奋斗的觉悟。跟着这样的领导,莫过于跟着一本活字典,他能够结合实际传授我很多经验总结的东西,而这些是无比珍贵的。

例如:我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积累,希望可以迈向一个新的台阶,而贵公司的这个岗位职责和我的工作经历非常吻合,也能够展现我自己。并且我非常擅长做XXX的工作,具有良好的XXXX能力,可以XXXXX。综上,我完全能胜任XX岗位。

例如:为了更好地工作,辞职去学习摄影/设计/剪辑给自己充电了。刚毕业的时候想着先就业所以没能好好学,后来工作一段时间了发现还是更想从事摄影/设计/剪辑等方面的工作,所以趁这次离职有时间就去学习这些技能。学成后刚好贵公司在招,我就前来应聘,这是我的摄影/设计/剪辑作品……

例如:贵公司虽然成立时间短,但是却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也引进了众多精英型科技人才,并且与众多科技公司都有合作。我应聘这个岗位不仅是想跟贵公司一同进步,更想圆梦做一名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人。

例如:通过了解贵公司的信息就知道这是一家很注重员工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公司,而我各方面情况都符合岗位职责,也乐于与团队共闯难关,因此想来贵公司就职的想法非常强烈。

例如:非常喜欢喝咖啡,以前在休息时间也学习了关于咖啡的知识,由于很想从事咖啡师这样的工作,所以在学会相关技能后离职,前来应聘该岗。

例如:尽管已经有相当的经验和技能,但作为年轻又有冲劲的人还是很希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时间。

例如:母胎单身至今是时候谈个恋爱了,但前单位男/女同事太多,男/女同事又都已有主,所以想换一家异性多的公司做事,况且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大家互相激励、互相进步能提高工作效率。

看完后是不是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不过社会上很多人有多次离职的经历,而离职的原因比蜗牛纳查询到的商标还更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甚至有很多年轻人,觉得不爽就会离职。

网上不是有这样一张图么,总结了60后、70后、80后、90后的辞职原因,有很多网友看到后就说太真实了。

但无论应届生还是跳槽者,在面试时还是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再结合自身的情况分析出利弊关系(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怎样可以展现出你符合他们要求的一面,隐藏不利于自己的一面),这样才会得出一个彼此都比较满意的答案,从而收到来自心仪公司的入职通知。

当然,蜗牛纳不是在怂恿在职人员随随便便送老板一份“炒鱿鱼”。要知道在频繁换工作的前提下,很可能工作了几年也什么都没有得到。也许哪天回头看看发现当初和你一起入职第一份工作的同事,早就升职并月薪过万,而你却还在为了找工作四处奔波。

所以多谨慎考虑一下总没错,冲动地离职只会失去很多机会,而且有时候就算离职跳槽也还是会面对相同的问题,最终吃亏仍然是自己。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