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专利

三孩政策引出“人造子宫”,相关专利早已申请

2022-05-04 11:00:28  来源:商标专利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7

前段时间,三胎政策引爆了热搜。这一“六一”儿童节前的重磅炸弹,截止6月9日在微博阅读量已高达44.5亿。

据悉,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1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对此,多数网民对其持消极态度,网上还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段子。

这些搞笑的段子背后,其实透露着大多数人的心酸。对于很多人来说,面对当下住房、教育、医疗的重重压力,三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然是遥不可及的。讨论人口问题的同时,人造子宫技术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据了解,1955年,“人造子宫”被具象化。美国国家专利局批准伊曼纽尔·格林伯格(Emanuel M Greenberg)等人设计的“人造子宫”专利图。按图显示,“人造子宫”系统包含一个装有羊水的胎儿罐、连接脐带的机器、一台血泵、人工肾和热水器等。

笔者还检索了与“人造子宫”有关的专利,发现截至目前有两件与其相关专利。

2017年8月9日,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申请了一件名为“3D打印人造子宫内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专利。该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3D打印技术制备的人造子宫内膜。具体来说,其公开了一种人造子宫内膜,其包括生物相容性支架、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上皮细胞以及混合培养液,通过3D生物打印技术,将生物相容性支架与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上皮细胞制成具有生物活性的人造子宫内膜。本发明的混合培养液由培养基和生物激素制成。生物相容性支架以3D打印方式制成。本发明的人造子宫内膜可作为针对人造子宫内膜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工具,也可作为针对调控和影响胚胎着床过程的相关因子的筛选模型,还可作为任何因素引起的子宫内膜病变的直接或间接相关疾病的预防或治疗研究工具。

另外一件更早申请的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研究胚胎干细胞发育分化的人造子宫三维凝胶模型”,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于2009年1月15日申请。

该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研究胚胎干细胞发育分化的人造子宫三维凝胶模型。属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研究领域,主要用来解决体外进行胚胎干细胞分化发育研究没有理想仿生模型问题。其采用体外再造组织工程化子宫作为胚胎干细胞分化发育的研究模型。将胚胎干细胞接种表面或均匀复合在子宫片层内部,通过模拟正常胚胎在体发育环境,调控胚胎干细胞生长发育的微环境,以再造的子宫组织为主体进行胚胎干细胞的分化与发育研究,进而揭示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发育的内在规律与机制,并寻求胚胎干细胞向重要生命器官处于终末分化阶段的功能细胞定向分化新方法。这一研究成果对揭示胚胎早期发育事件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对基于胚胎干细胞的治疗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据相关报道称,美国科学家最新发明的人造子宫,让羔羊胚胎在其中发育了4周时间,而且状况良好。人造子宫由一个聚乙烯塑料袋,及通过脐带接口连接的氧气回路组成。人造子宫可完全模拟婴儿在母体内的生活环境,充满了类似羊水的特殊液体,胎儿可通过仿真脐带进行呼吸,并获取营养。该技术将有助于早产儿生存。

此外,在今年1月初,我国第一个“人造子宫”胎羊体外培育成功的新闻也引起不少关注,该实验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一条发起“你怎么看待人造子宫”的调查,收到了各异的留言:“拯救生育率的最后一道工具”、“人造子宫能真正促进男女平等”“这项技术是不是像克隆一样,破坏了自然规律呢?”……

网友们目前对人造子宫的态度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人造子宫的好处在于生殖之力仍然是握在女性群体手里的。多一条选择的自由,就是多一条通往解放和自由的可能性的变化。”也有网友称:“感觉还是很难和人口买卖彻底划清界限。”

因此,总体来说,目前与“人造子宫”相关的专利还不是很多,人造子宫的技术水平目前尚不成熟。在技术和伦理面前,人造子宫技术目前也无法完成庇佑生育的天职,仍需在未来寻求科学上的突破。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