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综改五周年 | 广州开发区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创造 激发创新动能
作为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的“试验田”,广州开发区持续发力知识产权创造,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多项数据位居全国前列。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等指标稳居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前列,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连续三年排名第一。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7.76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知识产权创造是推动创新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打通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的基础环节。
作为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的“试验田”,广州开发区持续发力知识产权创造,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多项数据位居全国前列。
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不断实现新突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等指标稳居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前列,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连续三年排名第一。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7.76件。开展试验期间,获得中国专利奖71项,69家企业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势企业。
亮眼的数据得益于广州开发区多年来的全力推动,不断深化精品工程,激发创新活力。从2016年起,广州开发区在科技园区、孵化器开展“十百千”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工程,聘请资深知识产权导师驻点服务,指导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推进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组织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深入园区、企业,出具高价值专利分析报告,提供专利申请、质押融资等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同时,持续发挥审协广东中心服务地方功能,建设知识产权远程会晤和咨询平台,建立起创新主体与专利审查员之间的沟通交流桥梁,在多家企业设立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面向工作站开展专利微导航、专利预警、综合咨询与培训等服务活动,促进工作站提升创新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在去年印发的《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中提出“打造全球知识产权高地”章节,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是其中的重要一环。《规划》指出要营造鼓励知识产权创造的良好文化氛围,实施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工程,依托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开展专利远程会晤制度创新,推动创新主体贯彻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支持企业研发和储备国际专利等。在《规划》的引领下,广州开发区将持续推动知识产权创造,为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