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道

中国汽车被迫开始最大规模的减产

2022-05-05 11:59:19  来源:行业报道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7

自8月份开始,中国汽车制造商再次面临车载芯片耗尽的窘境,这一轮汽车芯片短缺的程度超过了“最黑暗”的6月份。预计,本轮供应危机会贯穿整个第三甚至第四季度。德国汽车正在遭遇的危机,传导到了中国市场:

德国汽车业及其供应商面临30年来最严重的芯片供应短缺

慕尼黑经济研究所IFO认为,新近发生的半导体供应问题将影响83%的关联企业,这是近30年以来最严重的危机。按照当下的情势,这场危机会持续一段时间。受车载半导体供应全球布局的影响,德国汽车行业的灾难很快发酵。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感受到了冲击波的威力。

接下来,中国汽车制造商被迫再次大减产,部分厂家的减产幅度超过6成,自主品牌减产的数量最多:

这可能是中国汽车减产规模最大的一次

在车载半导体中,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芯片继续紧缺。其中,以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类为最,这正是本轮危机的风暴眼。世界各大整车制造商所需要的ESP,主要由三大类供应商提供:日系的爱信、日立、日信;韩系的万都;德系的博世、大陆、采埃孚。它们所需的微控制芯片(MCU)90%由英飞凌、恩智浦、瑞萨、德州仪器、微芯科技及意法半导体供应。

其中,英飞凌是全球第一大车载芯片供应商,2020年其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3.2%。由于属地及历史的原因,英飞凌自然成为德系ESP芯片的主供应商。

2021年8月3日,英飞凌在最新的财报发布会上称,受新冠疫情冲击,其位于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工厂自6月份起关闭了两个月,预计本月才能恢复生产。这直接影响了其对核心汽车客户的交付:

库存非常紧张,最终需求被推迟。总之,要恢复供需平衡需要时间。我们认为,这要到2022年才会发生

英飞凌的状况,让博世、大陆等零部件供应商及其整车制造商,只剩下一个选项:

停产

2021年7月起,戴姆勒、宝马、大众、通用、丰田、本田、日产、雷诺、Stellanties集团等跨国汽车制造商,在最新一期财报发布时均就芯片问题发出预警,供应危机至少持续到今年年底。Stellanties集团甚至预计,全年因缺少芯片会减产140万辆。本以捉襟见肘的芯片供应,再遭雪上加霜的厄运。

在中国市场,选择德系ESP供应商的整车厂家,现在遭受的打击更为严重。相比日韩系,德系ESP供应商在中国供应的整车制造商最多,因此牵涉面更广。有报道称,博世几乎垄断了整个自主品牌的供应。

“七个盖子盖八口锅”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现在的盖子只剩两三个了

由于中国汽车制造商缺乏及时公布信息的传统,即便是上市公司,也不会披露真实准确的情况,所以中国汽车芯片供应的危机很容被掩盖起来。现在,已经有主流自主品牌开始减产,中国汽车的“芯”病在加重:

先减产,不行再停产,没有其他选择了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