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高认定

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优惠政策整理?

2022-05-07 11:31:09  来源:国高认定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10

高新技术企业享受优惠政策整理?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要求的提升,各省市也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奖励力度,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也在与日俱增。此前,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20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表示:我国创新的第一动力持续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突破了20万家。

可以看出,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成为了众多企业的“必争之项”。但是,宏邦发现,还是有很多企业老板并不了解什么是高新技术企业,也不知道高新技术企业能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

成功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如下优惠政策:

一、税收减免

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执行15%(认定前25%)的优惠税率,税率降低10个点,税额减少40%。

二、资金补贴

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凭批准文件和证书可以办理享受国家、省、市有关优惠政策(不同的省、市对高新技术企业有相应的资金补贴,想了解您所在省市的补贴政策,欢迎后台留言咨询)。

三、人才落户

部分省市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人才落户政策(例如上海市就有针对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承担单位的人才引进政策)。

四、提升品牌形象

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国家级资质认证,对于依靠科技立身的企业更是不可或缺的硬招牌。

五、亏算结转年限延长

高新技术企业或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格(以下统称资格)的企业,其具备资格年度之前5个年度发生的尚未弥补完的亏损,准予结转以后年度弥补,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10年。

除了上述优惠政策之外,高企还可以享受土地房租扶持政策(部分地区)、减排扶持政策(部分地区)、优先用地(部分地区)等等优惠政策,对企业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满足条件的企业,一定要尽早申报(如不清楚您的公司是否能申报高企,欢迎留言咨询)。

需要注意的是,高企申报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工作,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导致申报失败。下面,宏邦为大家分享高企申报过程中“一票否决”的情况,企业一定要注意!

一、领域不符

企业所申报的领域,不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范围内或与自身主要技术不在同一领域范围内。领域具有一票否决权,一但选错,努力白费!?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1)电子信息;

(2)生物与新医药;

(3)航空航天;

(4)新材料;

(5)高技术服务;

(6)新能源与节能;

(7)资源与环境;

(8)先进制造与自动化 ;

二、高新收入占比问题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是指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开展研发活动,形成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要求的产品(服务)收入与技术性收入的总和。

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低于60%,意味着不符合根本性条件,一票否决。

三、研发费用占比不达标

高企申报,对于研发费用占比要求如下:

1.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

2.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很多企业在做研发费用的时候往往只比要求高一点点。但列出的研发费用明细中,可能有部分不被审核专家认可,扣除之后,研发费用比例达不到要求。

四、有严重财务漏洞问题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核增加财务专家审核。如果财务专家从财务报表中能看出企业存在原材料投入比例不合理,研发人员工资占比不合理,库存不合理,审计机构资质条件不符合要求,企业存在虚开发票或不开票的嫌疑,以及弄虚作假等行为,会被一票否决!?

五、申报材料缺少盖章或法人签字

企业提交的申报材料缺少盖章或者签字会被一票否决,这种现象在企业自己申报高企时比较常见,建议企业在提交申报材料之前,一定要多次多人认真反复检查,确保无少签漏签。?

六、企业发生重大事故

企业在申请认定前一年内发生重大安全、重大质量事故或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会被一票否决。

总的来说,成功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极大促进企业发展。但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也是一个专业度极高,比较复杂的申请工作,需要准备的材料也非常专业、完整,企业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