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专利

如何确定科技成果的归属?

2022-05-08 10:05:23  来源:商标专利  商标专利领域原创作者:吴寿仁  浏览:7

1、谁投资归谁还是谁研发归谁?

一般来讲,科技成果的权利归属取决于谁投资与谁研发两个因素,并据此判断科技成果的权利归单位还是个人,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形:

(1)科技人员自行投资并进行研究开发所完成的科技成果,属于非职务科技成果,归投资并研发该成果的科技人员所有。这是投资者与研发者重合的情形。

(2)单位组织研发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是职务科技成果。投资者是单位,研发者是与单位有聘用关系的个人。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均规定,职务科技成果归单位所有。例如,科技部等9部门印发《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国科发区〔2020〕128号)规定:“国家设立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完成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属于单位。”

(3)有约定从约定。有时职务行为与非职务行为是模糊的,是否主要利用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也不清晰。在遵循有利于技术进步的原则下,为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职工个人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约定技术成果的归属。

科技成果的归属是按照谁研发归谁所有还是谁投资归谁所有?上述三种情形都给出了答案。

2、在科研项目立项时应明确成果归属

判断一项成果是否是职务科技成果,实际上是对科技成果进行确权。这是科技成果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基础。为避免科技成果权属不清,防止科技成果名义上归单位实际上由个人所有的情形出现,在科研项目立项时,应明确科技成果的归属,并在研发过程中加强管理,做好商业秘密的保密工作。取得发明创造的,应当及时申请相关知识产权

在科研合作时,如委托开发、合作开发时,应当约定成果的归属,原则上应遵循“谁创造谁所有”的原则。不过,不少企业委托高校院所研发新技术、新产品等,要求成果的知识产权归企业。

3、确定科技成果归属的原则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时,要对拟转移转化的科技成果进行确权。在确权时,要做到以下两点:

(1)要看该成果的完成人是否存在兼职或离岗创新创业的行为。如存在兼职或离岗创新创业,要看是否约定了知识产权归属及其收益分配。如无约定,再根据情况确定。原则上,科技成果完成人所工作的单位对该成果享有权利。

(2)是否存在流动的情形。如存在流动情形,是否科技人员离职后一年内完成的?或者科技人员离职时,原单位与新单位是否对科技成果的归属有约定?

总的来讲,在科技成果立项时,在科技人员流动时,要对科技成果归属作出约定。有约定的,依照约定。没有约定的,应当由相关当事人确定该成果的归属。

吴寿仁,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体制改革与法规处原处长、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级高工。(本文摘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实务》,标题新加)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