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专利

多角度分析与探究第23届中国专利奖预获奖项目

2022-05-22 16:22:11  来源:商标专利  作者:中企检测认证网  浏览:3

原标题:周末学习时光 | 多角度分析与探究第23届中国专利奖预获奖项目

4月15日,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评审结果正式对外公示。为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预获奖专利情况,特整理了多方资讯与分析,并推出学习笔记,营造业内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最独特的知识产权学习手册。

深度解读第23届中国专利奖预获奖金银奖专利

本届中国专利奖以及外观设计奖共评选959项,其中中国专利金奖预获奖项目30项,中国专利银奖预获奖项目60项,中国专利优秀奖预获奖项目792项;中国外观设计金奖预获奖项目10项,中国外观设计银奖预获奖项目15项,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预获奖项目52项。

1、专利奖金奖银奖基本全部为发明专利,2020年才申请的5项专利成功入围

本届中国专利奖预获奖金奖和银奖的90项专利中,实用新型专利仅3项,其余全部为发明专利;获奖专利申请时间主要在2013年及以后,专利剩余有效期10年以上占比达82%。

通常而言,专利维持时间是检验专利价值性重要指标,本届获奖专利中有5项2020年申请的发明专利角逐成功,不得不引起关注,其中4项均为与新型冠状病毒治疗或检测相关的专利,1项为航天技术领域专利。

2、中车以5项总奖项数排名第一,中科院以4项位列第二

通过对专利奖和外观设计奖金奖和银奖所属权利人进行统计,并对金奖银奖总数大于2的权利人进行排名,中车以5项的总奖项数位列第一,其中金奖1项;中科院以4项的总奖项数位列第二,其中金奖2项;华为、国家电网、小米、中石化、中国化学工程、美的、中石油、三一重工总奖项数均为3项。

3、专利奖金奖银奖专利中80项均属制造业,并主要集中在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和计算机制造领域

对专利奖金奖和银奖国民经济分类(主分类)分布量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专利奖银奖行业分布共涉及C(制造业)、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O(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B(采矿业)、D(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和E(建筑业)六个行业,其中80项涉及制造业。

对专利奖金奖和银奖专利国民经济分类-主分类-中类专利量2项及以上的分类统计,结果表明,有关计算机制造(C391)行业最多,有6项专利;专用化学产品制造(C266)行业共有5项专利,烘炉、风机、包装等设备制造(C346)、锅炉及原动设备制造(C341)及基础化学原料制造(C261)各有4项专利,其他如软件开发、专用仪器仪表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金属加工机械制造、生物药品制品制造有3项专利。

金奖专利在专用化学产品制造、烘炉、风机、包装等设备制造、基础化学原料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等几个领域中均有2项;银奖专利在计算机制造领域分布最多,有5项专利。

4、生物医药产业入围专利奖金奖银奖专利量最多

对专利奖金奖和银奖专利涉及新兴产业分类大于1项的专利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入围专利奖金奖银奖专利最多的新兴产业是生物医药产业,紧随其后的为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

5、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和山东大学等均有专利转让或许可

对专利奖金奖和银奖专利进行法律运营事件统计,发现发生转移转让专利最多,但以集团内部或关联公司之间转让居多,本文仅对发生运营事件的双方为非关联关系的权利人进行统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均有专利运营事件,其中华南理工大学的专利CN201710383966.1发生过2次普通许可,1次权利转移,转移后为华南理工大学和京信通信共同所有。

6、33%的中国专利奖金银奖专利进行国外布局,布局数大于10的主要为医药领域

布局国家数代表地域保护范围,通过大为innojoy专利检索分析平台对2021年中国专利奖金奖和银奖专利布局国家进行统计,33%的发明金奖和银奖专利(共38项)布局国家数大于1.

其中布局国家数大于10的中国发明金奖和银奖专利共4项,3项属于医药领域,其中金奖专利两项,1项属于共同申请人南京爱德程医药和正大天晴,1项属于巨石集团,另外两项银奖获得者分别是荣昌制药和威溶特医药。

7、71%的中国发明金奖银奖专利被引证大于1.有研公司一项专利被引69次

被引证数代表技术影响力,通过大为innojoy专利检索分析平台对2021年中国专利奖金奖和银奖专利被引情况进行统计,71%的中国发明金奖和银奖(共82项)被引证数大于1.

被引证数最多的专利为“一种适合于结构件制造的铝合金制品及制备方法”,权利人为“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被引证69次。

8、代理机构

对专利奖金奖和银奖专利的代理机构进行统计,并对代理量1项以上机构进行排名,北京三友和广州粤高以3项的代理量位列第一,代理专利均为银奖,其中北京三友涉及的新兴产业为生物医药,广州粤高涉及的新兴产业包括电子核心产业和人工智能。北京集佳和济南圣达虽然均有2项代理量,但均有1项专利为金奖。

多角度看专利

经济发达地区更具获奖优势

根据对预获奖项目的统计分析,经济发达地区的预获奖数量遥遥领先。从预获奖总数来看,广东、北京、江苏占据领先地位,此外山东、浙江、上海、安徽、湖北、福建、陕西等省份也均有较多收获。

对比预获奖数最多的北京和广东,从金银奖的预获奖项目来看,北京多以科研院所及国有企业为主,而广东多以民营企业为主,这也与两地的经济结构息息相关。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江苏、浙江、上海、安徽以及全国GDP“老三强”之一的山东稳稳占据获奖总数前六。

虽然预获奖专利依然较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但本届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也有亮眼表现,如湖南、陕西、黑龙江等多个省份均有金银奖斩获。

金奖银奖企业占比数超80.87%

在中国专利奖(不含外观设计)预获奖的金奖和银奖共90件专利中,专利权人涉及企业的专利共有69件(金奖19件+银奖50件),占比约76.67%;在中国外观设计奖预获奖的金奖和银奖共25件专利中,专利权人涉及企业的专利共有24件(金奖9件+银奖15件),占比为96%。

经统计,金奖银奖总数中,专利权人涉及企业的专利占比约80.87%。其中,金奖专利权人中涉及的企业包括华为、中兴、小米、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银奖专利权人中涉及的企业包括中车、中国移动、美的、京信通信、小米、百度、华为、深圳市理邦精密、腾讯、苏州臻迪智能、深圳大疆创新、重庆长安汽车、三一重工等。

67所高校展风采

据统计,共有67所高校的115项专利在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中预获奖。其中,专利金奖预获奖项目5项,预获奖高校分别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温州大学、江苏大学、东南大学7所高校;专利银奖预获奖项目6项,预获奖高校分别来自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4所高校;专利优秀奖预获奖项目104项,分别来自63所高校。

从比例上看,高校占预获奖项总数约12%,金奖预获奖项约占17%,银奖预获奖项约占10%,优秀奖预获奖项约占13%。从名单上看,各高校未出现在外观设计奖项中,可见各高校主要着力于科技研发上。

预获奖项目中,不仅有高校间合作的成果,也有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成果,充分展示了高校对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及产学研交流的重视与成效。

135家科研院所成绩突出

科研院所一直是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本次中国专利奖预获奖项目中,共有135家科研院所表现亮眼。其中,来自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等14家科研院所预获得专利金奖项目共12项,占专利金奖总数的40%;来自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研究院等22家科研院所获专利银奖预获奖项共20项,占专利银奖总获奖数的33.33%;来自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等109家科研院所获得专利优秀奖预获奖项共110项,占专利优秀奖预获奖项目总数的13.9%。

整体来看,科研院所预获奖项占本次专利奖预获奖总数约15%,其中专利金奖、银奖预获奖项目分别各占其总数的30%以上,表现出了其在科技创新上的强劲优势。

这些产品与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相关

针对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预获奖项目,本文查找了部分相关的新产品供读者朋友们参考。

一、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金奖预获奖项目

01、产品名称: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ORF1ab基因的检测试剂盒

02、专利权人:广州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

03、预获奖专利:ZL202010160162.7.新型冠状病毒ORF1ab基因核酸检测试剂盒

04、专利详情:采用ORF1ab基因特异引物和Taqman探针,结合特异的内标引物、探针体系监控样本提取、检测过程,实现对新冠状病毒(2019-nCoV)ORF1ab基因的检测

二、第二十三届中国外观设计金奖预获奖项目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的“手机(九十九)”

01、预获奖专利:ZL201930020643.6.手机(九十九)

02、专利权人: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03、专利详情:

04、相关产品:

根据该外观设计图,推测相关产品为折叠手机,如HUAWEI P50 Pocket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汽车”

01、预获奖专利:ZL201830624021.X,汽车

02、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03、专利详情:

04、相关产品:未找到相关产品

• 深圳市奥沃医学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的“伽玛刀”

01、预获奖专利:ZL201230055834.4.伽玛刀

02、专利权人:深圳市奥沃医学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03、专利详情:

04、相关产品:奥沃其它伽玛刀产品图

共话中国专利奖的那些事儿

中国专利奖,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主办,是中国唯一的专门对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给予奖励的政府部门奖,是我国知识产权领域最高奖项,得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认可。

中国专利奖评选活动自1989年起开始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3届,累计评选出了几千多项创造质量高、运用效益好、保护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专利项目。该奖项对积极有效开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在促进创新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利权人和发明人(设计人)给予表彰。

一直以来,中国专利奖也受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高度青睐与关注。在中国专利奖的导向和激励下,我国各类创新主体也更加重视专利质量,致力于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和专利成果产业化。

于是,围绕专利奖的一系列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为进一步营造知识产权行业研讨氛围,针对“中国专利奖”方面的重难疑点进行交流,我们向读者征稿,并择期举办“共话中国专利奖”交流研讨会。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话题:

对专利奖获奖结果进行多方面深度解读,对中国专利奖的整体申报流程进行详细介绍,中国专利奖评审要点解析,专利奖筹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或者围绕历届获奖的专利进行小评,分析获奖专利对于其权利人的意义,以及获奖专利所涉及的专利诉讼和影响。

也可以针对专利奖项目如何培育,专利奖如何反映行业领域的发展,专利奖高质量导向等发表自己的见解。

温馨提示

1

投稿邮箱:xuwenjiao@iprdaily.com,烦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和微信号,方便沟通文章的发布事宜;

2

文章形式主要以文字为主,鼓励加入图片、图表、语音和视频等内容素材;文章篇幅,文字一般不少于1000字以上,其他素材不限篇幅;

3

鼓励文章分层级标题呈现内容;

4

文章须为作者原创,对于作品中出现的错别字、语法错误以及其他编辑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抄袭、一稿多投等,IPRdaily将会与作者沟通进行修改和调整。

附:图片版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