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专利

元宇宙硬件技术系统进化趋势-VR还是AR?

2022-08-25 15:51:30  来源:商标专利  商标专利领域原创作者:卢宝锋  浏览:1

2018年,刘慈欣被授予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他在领奖时的演讲中调侃道:“说好的星辰大海,你却只给我Facebook”。同年,已经被Facebook收购的Oculus GO和Oculus Rift合计售出68.5万台。截止到2021年底,2020年第四季度才推出的Facebook的VR产品Quest 2已经累计售出1480万台。而被刘慈欣调侃的Facebook,也在其2021年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将公司改名为meta(metaverse元宇宙的前四个字母)。同年在线游戏公司Roblox在美国的成功上市,把“metaVerse”写进了招股书。各种因素叠加,气氛烘托,新闻报道将2021年描述为“元宇宙”爆发元年,甚至带火了最早提出“元宇宙”概念的科幻小说《雪崩》的在线销售。

虽然并非必须由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或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才能进入元宇宙,但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感知的、平行与现实世界的“元宇宙”而言,VR或AR设备的发展对于建立宏大的“元宇宙”不可或缺。

元宇宙硬件市场态势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 )的统计,2021年全年全球AR/VR头显出货量达1.123万台,同比增长92.1%。其中,VR头显出货量达1.095万台,占比97.5%。

图1:全球AR/VR市场出货量及预测

IDC公司2022年6月30日的最新统计又显示,被调侃的Facebook公司(即已经更名后的meta公司)的VR设备市场占有率目前已经高达90%,其次为2021年被字节跳动收购的Pico VR设备,占比约4.5%;DPVR,HTC和iQIYI合计占比不到4%。

相比面向大众娱乐市场、出货量占比较大的VR设备,AR设备主要专注于教育、工业制造以及医疗等利基市场。谷歌、微软等大公司在该领域已经耕耘多年。业界对于Apple公司即将推出的AR设备给予厚望,希望Apple公司的AR产品能像其电脑、手机和手表产品一样成功,带动和扩大AR设备的大众市场。

元宇宙硬件设备主要厂商专利技术分析

VR/AR硬件所构建的“宇宙”需要庞大和纷杂的技术支撑。简单而言,VR/AR设备涉及显示、交互和图形等技术领域,实现这些技术又需要芯片、存储、通信以及机器学习等技术的支撑。

笔者根据各种VR和AR设备市场分析报告,选出了排名靠前的十家公司(其中两家为中国公司),分别是Microsoft(微软)、Sony(索尼)、Samsung(三星)、meta(脸书)、Alphabet(谷歌)、Apple(苹果)Magic Leap、HTC、字节跳动和上海乐相科技。

鉴于主要对比十家公司的相对态势,时间和资源所限,笔者并没有进行VR和AR的多层技术主题拆解。笔者利用LexisNexis PatentSight®专利数据库,检索了标题、摘要和权利要求中包含了virtual reality和 augmented reality表述的专利,同时利用该数据库的VR,AR以及头显设备技术分类,补充了部分专利,最后对说明书全文进行上述关键词检索,再辅以人工筛选,尽量避免相关专利的遗漏,最终选出十家公司相关专利族11.481个。

VR和AR涉及技术领域广泛,如图2.Microsoft、Sony、Samsung和Alphabet有多年的相关技术积累。而meta公司和Apple公司相关专利数量,则是在2014和2015年以后增速明显,这主要归因于这两家公司在2014年以后收购了众多的VR和AR相关技术公司。meta公司(之前为脸书公司)2014 年 以20 亿美元收购 Oculus,其后又收购了27家相关技术公司。Apple公司也收购了20余家该领域的公司(资料来源于《元宇宙系列深度报告:下一代互联网前瞻》,国海证券)。

图2:十家公司专利申请趋势和专利数量(族)

为了评价十家公司相关技术的影响力水平,笔者引入了LexisNexis PatentSight®的Decile of Technology Relevance指标(技术影响力十段位)。简单而言,该指标对专利被引证的数量,在考虑引证来源和同IPC技术分类的平均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用来评价专利的技术影响力水平。该指标将技术影响力分为十个段位,第十段位为影响力最高段位。如图3.第十段位专利占比指某一公司落入第十段位的相关专利占其全部VR/AR相关专利的比例。比例越高,总体上表明该公司相关专利的平均技术影响力越高。占比最高的公司是早在2010年就推出了混合现实技术(Mixed Reality,MR)的Magic Leap公司。根据该公司的介绍,MR融合了VR和AR的优点,模糊了虚拟和现实的边界。但其产品上市后,与其最初的酷炫宣传片差距甚远。2020年不得不解雇了一大批员工并更换了CEO,取消了大众消费市场的AR产品计划,转而专注于B端的医疗保健、制造业和国防等利基市场。作为VR和AR技术领域的先行者,该公司的专利对后续公司有着重要的技术影响。

图3:十家公司专利技术影响力第十段位占比

如前所述,meta的VR设备市场占有率目前高达90%,然而该公司第十段位的专利占比却仅有14%。当VR/AR设备的市场进一步扩大,可以想象相关的专利诉讼也会像当年的智能手机诉讼一样猛烈。

VR/AR设备领域的专利诉讼战争已经开始。2022年5月下旬,Immersion公司在德州西区联邦地区法院起诉meta公司6项专利侵权。这些专利包含了与VR/AR设备相关的触觉回馈技术。Immersion是一家从事AR/VR创新触觉技术的领先公司,专注于触觉回馈技术设计开发。可以预见,meta等主要VR/AR设备厂商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会通过自研、交叉许可以及收购的方式,扫除发展中的专利壁垒。

十家公司在触觉交互技术方面也不断申请新的专利。例如2021年,meta公司推出了应用于VR/AR场景的气动触觉手套,并于2021年申请了“微流体装置和流体逻辑器件”(申请号US17223919)等触觉手套相关专利;Samsung公司2021年申请了“触觉手套装置和虚拟现实装置”(申请号US17528509)等专利;Microsoft公司2017年申请了“触觉反馈系统”(申请号US15640341)等几项专利;而Magic Leap公司则早在2012年就申请了专利“一种人机交互用触觉手套” (申请号US13633113)。

元宇宙硬件设备进化路线:VR还是AR?

虽然meta在交互技术上首先遇到了专利挑战,但更大的挑战来自于通向“元宇宙”的硬件路线选择:VR还是AR。

相对于创建一个封闭的VR虚拟世界,AR则需要将一个虚拟世界叠加到现实世界中来,技术难度比VR高出一个维度,面临更多的技术挑战。AR 光学专家 Karl Guttag 表示:“如果说 AR 的难度是 VR 的 10 倍,这可能也只是保守的估计。因为 AR 眼镜没办法像 VR 一样,直接将显示屏放在人眼前,否则会遮挡视线。此外,VR 对于头显外观和体积的容忍度更高,而全天候佩戴的 AR 眼镜则需要更轻量化、外观更日常。除此之外,还需要保证显示系统足够透光,不遮挡视线……”。

AR技术的不成熟和居高不下的成本,让许多AR厂商暂时转向特定的利基市场,例如HoloLens以及Magic Leap 2.然而,利基市场无法构建一个庞大“元宇宙”,AR产品最终需要走向大众市场,因此Apple公司的AR产品备受业界期待,预计2023年上半年推出。虽然Apple公司反复宣称坚持走AR路线,其十年来收购的20余家公司也有不少是专注AR产品和技术,但从坊间流传的效果图来看,Apple公司即将推出的头显似乎是AR与VR的一体设备,至少预留了可执行VR功能的设计。

meta公司虽然在VR市场已经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但其依然没有放弃AR产品和体验。2021年meta公司申请了专利“包括体布拉格光栅的透镜组件和显示设备”(申请号US17241921), “期望显示设备将环境光无缝地透射到用户的眼睛,同时将一个或多个图像投射到用户的眼睛”,即实现AR的功能。AR和VR许多的技术是共通的,例如显示,图像处理,3D建模,交互等。从技术系统进化趋势角度看,未来的元宇宙硬件设备必然符合向超系统过渡的进化趋势,集成了VR和AR的多系统功能,使用者可以在元宇宙和现实宇宙中自由切换,毕竟人的身体还停留在现实世界。也许有一天,脑机接口技术完全成熟了,那么元宇宙硬件可能被剪裁为一枚嵌入式芯片。

本文内容整合网站:中国政府网百度百科最高人民法院知乎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督总局

TOP
2008 - 2022 © 中企检测认证网 版权所有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