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国有控股的企业中加入民间(非官方)的资本,让国企在改革中能够增加竞争力和活力,是19大乃至马上要召开的20大的主要议题之一。
高粱资本在投资央国企的过程中有一些心得,其中有三个原则:第一,必须进入混改双百名单,以保证公司上市决策的稳定性;第二,管理团队要持股,且最好是资金购入的实际股份,以保证公司发展的积极性;第三,央企不绝对控股,以保证公司的运营效率。
在当代国际经济竞争以创新能力竞争为核心的大趋势下,知识产权作为促进创新、提升创造力、维系企业竞争力和保证市场体系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在央国企混改中的作用不能被忽视。
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存在重形式轻实质、重面子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重积累轻运营等问题。这样,不但造成了大部分国企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推广不到位,甚至还造成了大量国有无形资产的流失。
笔者认为,在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家底摸清。知识产权——无论是专利、专有技术、商标、商誉、版权,还是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由于其天生具备的财产属性,自然属于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企混改进程中,首先要对现有知识产权资产进行调查、分类、梳理、统计,另外还需对存在知识产权权属纠纷、侵权风险或相关的合同风险等瑕疵进行完善,以防止统计混乱和标准不统一造成的国有知识产权资产大量流失。
第二,核资审计。在国企混改进程中,需要通过知识产权审计实现“知识产权清产核资”,确认企业拥有哪些知识产权以及是否对其进行了恰当的管理,发现值得保护的智力资产并将其转化为知识产权,发现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帮助管理者更有针对性地及时了解企业的知识产权资产存量、判断对这些知识产权资产的处理是否合理、并考虑是否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公司的知识产权策略、考虑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以识产权方式入股等因素。
第三,估值公允。在国企混改进程中,为了保障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需要对知识产权进行公平合理的估值,依法保护各类出资人的知识产权权益。首先,应对国有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分类登记、确认,然后委托双方认可的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逐项对其进行科学公允的估值;其次,对于新进入的非公有制企业带入的知识产权,也应由同一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科学公允的估值。
第四,资产盘活。在国企混改进程中,鼓励国企做好知识产权运营工作,利用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换回企业发展需要的有形资源,借力社会资源盘活无形资产,丰富融资渠道,继续投入到创新活动和经营活动中,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国企经营发展的支撑作用。2016年,普天技术以知识产权吸引社会资本,通过以专利、软件著作权入股的方式,用4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出资3000万,与社会资本合资注册成立普天大健康公司,充分挖掘知识产权价值,将知识产权转换为经济价值。
第五,体系健全。对于混改后的国有企业,即将直面残酷的市场环境和更加激烈的竞争模式,这就不仅要求他们建立完整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更要求其知识产权体系更加规范、专业和科学,与企业自身的商业模式相适应、相匹配。
宏观上,需要企业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明确知识产权在企业整体战略和经营中的定位、目标、政策、策略和规划,为知识产权业务提供纲领性和方向性的指导,并将其作为企业开展各项具体知识产权工作的具体依据;
微观上,需要企业有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知识产权事务,为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的申请、维护、专利挖掘和布局,应对和处理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许可转让、质押融资、资本运营、企业上市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管理、专利标准化和专利联盟等事务。
总之,在央国企的混改进程中,需要相关各方坚持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与企业改革、机制创新相结合,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相结合,与企业开拓市场、经营发展相结合,与技术创新、提升自主开发能力相结合。